发球偷长时的细微球速变化是人类肉眼无法辨别的,但拉弧圈时的旋转强弱,却是可以分辨的,因为这牵涉到你拉球时球拍的挥舞轨迹究竟是向上多一点还是向前多一点,胶皮与球的摩擦到底是厚一点还是薄一点。
伱当然不可能真正在距离这么远的地方真正看清楚小球身上的变化,但你可以通过运动员击球动作细节上的差异,推断出这个球拉出去之后的具体效果。
秦华昌直接对比这两个拉球造成的后果。
第五个球拉过去之后毫无意义,被白峰轻易反拉。
第六个球拉过去后白峰却有些反应不及时,最终给王超抓到机会直接打死。
这说明速度对白峰更有效。
但这不合理。
因为白峰在国家队五大主力之中速度排名第三,仅在孙天龙和罗九之下,他绝不应该吃速度的亏。
那么,到底什么条件下,白峰才会因为对方球速太快而出现应对不及时的状况呢?
秦华昌敏锐的想起了另一个疑点:王超第一次发球偷长时,白峰明明可以直接抢攻,却选择了搓一板。
当时,白峰有一个极细微的停滞。
当时秦华昌不理解,但现在他懂了,这是因为王超发球速度太快,白峰产生了应对不及时,错失了第一时间抢攻的机会。
这一来,前后对应上了,白峰确实一直在受王超的球速影响。
只有一种可能性,会让白峰这种本身速度不慢的选手受制于速度,那就是他对敌人完全不了解,完全不知道对方的球路,所以对方的偷长才会真正产生偷袭的效果。
但白峰偏偏是对王超知根知底的。
这就很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