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页

因为赵家的事情,朝堂的局势变得紧张起来,大臣们都变得非常老实。开玩笑,皇上连赵家都不放过了,他们这些人哪里还敢作妖。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人动作非常快,三天内把赵锦辰他们父子三人做得过的事情全都审问了出来。

一开始,他们三人是死不招认的,但是后来对他们用刑后,就乖乖地把所有的事情都招了出来。

赵锦辰他们父子三人细皮嫩肉地,又没有吃过苦,哪里能受得住刑部大牢的刑罚。

景琮收到证词和名单后,直接下令判赵锦辰他们三人死刑,还有涉案地赵家其他人也被判为死刑,三天后在菜市口行刑砍头。

这次赵家涉案的人员的主犯有二十多人,从犯人员有三四十人,一共有五六十人。主犯的二十多人被判为死刑,从犯三四十人被判流放。

不止这样,景琮还下旨抄了这些人的家,当然赵家也被抄了。

负责抄家的是刑部人员,在赵家抄出一百八十八万两白银,还有不少珍奇异宝,比如说东珠、南珠、猫眼石、翡翠眼等这些只有皇室才能用的名贵宝石,其他的什么古董字画就更不要说了。

这些年,赵锦辰他们暗地里收到不少官员或者富商的孝敬,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孝敬的。

那些向赵家送银子的官员也被揪了出来,自然也受到了惩罚,贬官地贬官,坐牢地坐牢,流放的流放。

这次的事情,除了牵扯出不少赵家人以外,也牵扯出不少官员,范围非常广,但是景琮并没有因为牵扯的人多就心慈手软,一切都按照大周的律法行事。

老百姓们都夸赞皇上是青天大老爷,都觉得皇上做得好,就应该好好地惩罚这些收刮民脂民膏地贪官们。

虽然早就见识到皇上的狠毒和无情,但是看到皇上对赵家下狠手也是眨都不眨一下眼,文武百官们怕了,打从心底地感到了恐惧。

因为赵清书大义灭亲举报有功,所以他这一脉地的人没事,全都保留了下来,赵家不算是灭门。

承乾宫里,皇后靠坐在床上,心情非常沉重。虽然早就料到这种情况,但是真到了,她做不到无动于衷,毕竟都是她至亲的家人。

吴嬷嬷走进来,见皇后的脸色凝重,小心翼翼地开口:“皇后娘娘,夫人又一次地求见。”

皇后娘娘回过神来,幽幽地叹了口气:“不见。”母亲这个时候来求见她,不是指责她,就是叫她向皇上求情。

对于母亲,皇后心里也是十分地失望。因为母亲和父亲他们一样,都是为了权势不顾亲情的人。之前她怀有身孕的事情,母亲还装作一副开心又关心地模样,结果暗地里要派人除去她肚子里的孩子。

赵夫人求见了几次,女儿都不见她,把她气的不轻,就在宫门大骂了起来,骂的非常难听。不止这样,她还四处说皇后不孝,说皇后嫉妒先皇后,故意破坏皇后的名声。

皇后得知这件事情后,被彻底伤了心,晚上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泣。

景琮心里十分心疼皇后,摊上这样的父母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上早朝的时候,景琮当着文武百官们的面,把皇后狠狠地夸赞了一遍,夸奖皇后不仅贤惠,而且十分孝顺。这个孝顺,当然是对太后孝顺。

文武百官们见皇上这么称赞皇后,哪里不知道皇上这是在给皇后撑腰,人精地他们自然顺着皇上的意,拼命地夸赞皇后贤良,而且并不比先皇后差。

京城里的老百姓很少听说皇后的事情,见皇后的亲生母亲这么说皇后,自然都信以为真了,以为皇后是真的不孝,而且品行不好。不过,现在听到皇上高度赞扬皇后,他们立马倒戈相信皇上的话。

废话,皇上的话是金口玉言,皇上说皇后好,那皇后就是真的好。

不止这样,太后也出面赞扬皇后,不仅贤良淑德,还十分善良孝顺。她老人家还说有皇后这样的好媳妇,是她修来的福分。还夸赞这几年多亏了皇后兢兢业业地管理后宫,才会让皇上没有后顾之忧。皇后甚至为了能好好地照顾大皇子,都不愿意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这下,京城里的老百姓彻底相信皇后是个贤惠的好皇后。至于赵夫人,老百姓们纷纷指责她不配为人母。皇后娘娘虽然是皇后,但是后宫不得干政,就算她向皇上求情,皇上也不饶了赵锦辰他们。再说,赵锦辰他们犯了那么大的罪,而且连赈灾的粮食都贪污,这样丧心天良的人就该被砍头。

皇后没想到皇上会亲自出面给她撑腰,就连太后也出面帮她挽回了名声,这让她非常感动。如果她不是在坐月子,她一定会去寿康宫和养心殿感谢太后和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