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页

但王府做的这些数据对比说明,同等条件下,旱稻一号比传统稻种平均亩高产十二斤,那如果是更高产的罗殿稻种呢?

徐知州着急的问道:“王爷,罗殿的人有没有说这稻种播种的条件如何?”

齐浩然瞥了他一眼,道:“罗殿的人不是你们见的吗?”

徐知州一噎,转头去看柳清,柳清想的要比徐知州要多,他是知道穆家为了研究出旱稻一号付出多长时间和多少代价的,这东西因为是穆扬灵的,为了大齐她才自愿将稻种出售,但不代表别的人也有她这样的魄力。

柳清问道:“不知罗殿有什么要求。”

总算有一个明白的了,齐浩然撩袍坐在椅子上,道:“我还未见过他们,所以条件还没开始谈,爷叫你们来,就是想问你们的意见,这稻种要是到了我们手里能不能种活,也能有如此高产,别到最后朝廷付出了代价,却弄回来一批废物。”

柳清对种地的事不太懂,闻言转头看向徐知州,钱先生也看向徐质,徐质倒是一直抓劝课农桑这一块儿,也亲自下田耕种过,但这种事情哪里是看稻种就能看得出来的,须得种出来才知道啊。

所以他也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三人。

第781章 改主意

穆扬灵将黔南的地图找出来,又翻开《西南记事》和《大周舆志》仔细查阅罗殿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眉头不免紧紧地皱起。

罗殿的人多是越人之后,和苗人在上古时候倒是同一个祖先,后来迁徙分化,苗人遍布岭南,布依族却大多聚居在罗殿。

和苗族一样,布依族同样好客却排外,以族作为统治,族长和祭司的权利最大,而土司统治各族,但约束力并不大,和朝廷关系不远不近。

因为罗殿比岭南的苗寨还要偏远贫瘠,朝廷对那块小地方没多少兴趣,多让他们自治,每年只是象征性的收一些赋税了事,只要不遇上暴君污吏,罗殿人很少会与朝廷发生冲突。

罗殿不像岭南的其他苗族那样被压迫,自然也不会反抗,他们似乎将山门紧闭,独立成一个小世界,既热情又排外,不管是社会关系,还是社会经济,发展得都不怎么样,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他们怎么会种出如此高产的粮种?

如果他们有这个地理环境也就算了,偏那里三面环山,罗殿县内60以上都是高山,剩下的40中还有一半是低矮的山林,剩下的才是河流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并不广。

如果那稻种真的出自罗殿,那穆扬灵该担心的就是稻种的稳定性了。

因为在真正播种的时候,种子的稳定性其实比它的高产还要重要,因为只有稳定,种子才能向外推广,不然,不稳定的种子随时有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绝收。

旱稻种子早在她离开京兆府的那一年就种出来了,那时候的旱稻种子比旱稻一号还要高产和耐旱,但为什么直到去年她才推广开来?

就是为了试验它的稳定性,他们种了五年的时间才让它稳定下来,也只有在确定它稳定下来的那一刻,它才是旱稻一号。

齐浩然回来的时候见穆扬灵还俯首案上写写画画,就道:“不是说不给在夜里看书写字吗?小心以后眼睛不好。”

穆扬灵抓紧写完最后一句,放下笔笑道:“哪里就那么金贵,怎么样,柳先生他们怎么说?”

“定了章程,明日我亲自去会会那罗展。”

穆扬灵就从桌上抽出一张纸来递给他,道:“见到他一定要问清楚,他们种这粮种多少年了,产量各是多少,有没有重大的虫灾和病害发生过,有没有过绝产的现象,他们是大范围播种,还是分开参差播种,耐旱性怎么样……”

齐浩然听得头都大了,他哪里懂得这些,忙道:“我明天带徐知州去。”

穆扬灵点点头,“这样也好,徐知州懂得多些,你要记得,这稻种先别要太多,我们得先自己种上几年确定他的稳定性后才能大规模种植。”

“那照你这么说,这稻种还有绝产的危险?”

“当然,气候气温不一样,水土不一样,虫害病灶也不一样,如果有某一点集中了它的致命弱点,说不定就绝产了,当然,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少,减产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不管是哪一种,我们总要问弄清楚才能放心的推广。”

齐浩然若有所思的点头,所以他们并没有落下风。

齐浩然微微一笑。

徐质看到纸条上的东西还很激动,道:“王爷想的可真周到,昨天卑职想了一晚上也只列出几项而已,总觉得有许多未尽之处,却又总想不出是什么问题,现在看了王爷罗列的问题,卑职才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