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似在那旱涝的荒灾年头里,张府粮仓之中的粮食虽堆得都冒尖了,外头的人饿到卖儿卖女的地步,他们也没有大发善心地去施粥赈灾,而是冷着眼,不慌不忙第等着官府找上门来。
一开始他们面露为难之色地推辞了几下,直到看见这位父母官面露怒色,然后张家这边才面露为难之色地答应了下来。
而后他们在这荒年中,一边用着比市面略低些的价格卖粮,一边用着杂粮煮粥赈灾。这般行事自然落不得什么好名声,但也没有那种让人切齿的恶名,因为在所有人的印象中,乡绅就应该是这样的。
灾荒过后就有说书人开始去讲父母官如何智斗乡绅,为民谋福利,所谓的好事开始这般地口口相传下去。
在这事情中,百姓饿死的不多,乡绅得了实惠,而那父母官博得了好名声,各方满意,大家欢喜!至于那些不幸饿死的人,那就只能说一声不幸了,规则滞后所带来的牺牲罢了。
因为这世上的事情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底线与规则,诸如名与器,归属与朝廷,没有那种心思的家族不论如何是不能沾染的。要是没有朝廷官府出面,乡绅冒然施粥赈灾,那事后得来的或许不是褒奖,毕竟一句‘邀买人心,意欲何为’这等莫须有的说辞,就能让一个家族遭受灭顶之灾!
好事不一定有好报,唯独保全了自身,不行恶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张家就靠着这种处事之法,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不过或是因为如此,行事太过于中庸,后人也渐渐平庸了,他们连着好几代人都没有测出灵根,眼看着郡城中的本家,都有些不待见他们了。
但是就是在这时,一位外嫁出去的张家女,她丈夫赶考得中,为了迎娶青眼于他的高官女子,这人就以七出中‘不顺父母’,将其休了回来。
当时张添武是没有跟着回来的,但是十来岁的他也明了些事理,便趁着祖父母不注意,偷偷跑了回来看亲娘,这才有幸去了郡城里参与了张家那测灵大典。当他被测出灵根以后,张家便毫不犹疑地将其收回了本家,复为张姓,记入族谱之中。至于那男方家族过来闹事,想要抢回张添武这个男丁,直接被张家乱棍打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