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亲手将杨逸之的绑绳解开,作揖打拱地赔礼道:“世兄千万不要见怪,方才小弟无礼,只不过是为了免除那些士兵的疑惑而已。”
杨逸之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置可否。黄衣使者面容神秘,道:“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老大人跟世兄在朝中有个天大的靠山,眼前这点小波折算得了什么?只要大人跟世兄肯效忠朝廷,荣华富贵还不是唾手可得之物。”
杨继盛倒给他说的糊涂了。他生性耿直,得罪的人不少,交好的人却没有几个。所以这次落难,连个求情的人都没有。不由得疑问道:“大人说老朽在朝中有个天大的靠山,不知此话怎讲?”
黄衣使者笑了,突然高声道:“杨继盛、杨逸之听旨!”
说着,从怀中拿出一幅小小的黄绫来。
杨继盛高呼“吾皇万岁”跪了下去,杨逸之却一动不动。杨继盛怒喝道:“畜生,还不跪下!”
杨逸之不由自主地跪倒在父亲身后,就听黄衣使者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特授杨逸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督天下兵马,为朕扫除倭寇,一统武林。杨继盛即日官复原职,再加一品。钦此。”
说着,将黄绫交到杨继盛手上,笑道:“老大人,这可不是天大的富贵是什么?”
杨继盛接过圣旨,打开一看,果然是这么一段话,上面印着血红的玉玺之印。不由得惊喜交集。他本是三品大员,再加一品,便是二品。明朝二品已经极为稀少,足有入阁做阁老的资格,已是人臣的极限。惊喜之下,一时说不出话来。
黄衣使者笑道:“皇上本痛恨武林中人招事生非,令郎是武林盟主,且一度与蒙古国师相从甚密,尤其为国法不容。皇上本欲将之捉拿处斩,却有一个贵人向皇上进言,说令郎不是没有忠孝之心,只是报国无门。她将令郎在蒙古时的所作所为向皇上细细诉说,令皇上对令郎的印象大为改观,称赞说糙莽之中也有人杰。于是就下了这道密旨,吩咐晚生见到令郎之后才能宣读。”
杨继盛更是惊喜:“不知究竟是谁为杨家向皇上剖明苦衷?”
黄衣使者俯身到杨继盛耳边,低声道:“便是公主!永乐公主!晚辈说老大人朝中有人好做官,可没有妄言吧?”
杨继盛却有些诧异,公主怎会对杨逸之有如此好感?杨逸之也有些莫名其妙。黄衣使者道:“倭寇犯我中华,保家卫国,乃是大义,想必令郎不会推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