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东海水淡化薄膜的生产情况怎样?”
“半个月前我们完成第一条生产线的搭建,一个星期前进行了试生产,预计年产量在50万平方米左右。”黄永东连忙回道。
“不错!你打算把出厂价格定为多少?”
“8000华元一平方,其中1500华元是生产成本,另外还有1300华元是给研究所的专利费。”
黄豪杰点了点头,银河科技的研究所是有专利费,如果不是黄豪杰发明的东西,一概要给利润的20作为专利费。
像海水淡化薄膜这个专利,就是由袁全团队发明的,尽管改良之后的海水淡化薄膜专利,原袁全团队的专利贡献度下降到60左右,其中袁全个人就占用专利的30。
也就是说,第一座海水淡化工厂投入使用,单单是海水淡化薄膜专利,每年就会给袁全个人带来大约4500万华元的税前收入。
毕竟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事情,黄豪杰干不出来,因为这样做无异于自毁长城。
而在银河科技之中,研究员或者工程师的收入是非常高的,其中最高的是李想这个材料研究所所长,他去年收入是税前67亿华元。
这主要是李想在材料研究所拥有非常多的发明专利,尽管不是革命性的成果,但是耐不住数量多,所以他年收入非常高。
第一百五十六章 招生
为了赶上今年的高考招生,秦明是拼了命在筹备银河科技学院的事情。
终于在6月25日左右,完成了框架的安排,至于证件手续之类,房栋梁已经搞定了。
教学楼是海风风电公司之前的工厂和办公地点。
至于老师,银河科技上万的研究员或者工程师,一抓一大把。
不过有一些专业的老师,银河科技学院确实需要招聘,像汉语言、中华哲学、数学、理论物理、天文学这些都欠缺。
没有名气的情况下,只能采用金币攻势了,尽管这些被挖过来的家伙,都是一般般的,但是总比没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