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若杨毓忻是拿自己做的标准,那可以说世人皆愚钝了。

“再看看吧。”林徽末安慰杨毓忻,“就是个挂名弟子,等六岁开蒙的时候还这个样子,咱们就换人。”

以着林徽末的计划,小太子六岁的时候,郑国应该已经参战了。

杨毓忻勉强点了一下头,行吧。

郑国在林徽末的管理下,关上门努力发展,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反观宋国,面对梁国的攻势,即使宋帝加派兵马,意图反攻,仍是在梁国的攻打下节节败退。

战事的接连惨败直接影响到了前朝和后宫,曦昭仪几乎是胆战心惊地从宫外探听到战事情况。今天梁国又夺下宋国多少城池,明天又是多少万兵马惨败梁军之下。

朝堂上吵作一团,他们是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不愿再打下去了。占了朝堂大半江山的文官咬文嚼字,话里话外都是割地求和之意,唯一存在争议的是,还有官员希望走郑国的路子,给郑国一些好处,郑宋两国联手给肆无忌惮的梁国施压来求取和平。

无论是哪一条路,宋国都不免伤筋动骨,皇帝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

皇帝心情不好,负责伺候的宫妃自然也讨不到好去。即使曦昭仪手段百出令自己占据了宋帝心底的一席之地,但跟江山社稷比起来,还是太轻了。以至于宋帝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很自然就迁怒到了曦昭仪的身上,只因曦昭仪在伺候的时候不尽心。

曦昭仪被罚闭宫思过,她在殿内捧着灵泉水却完全没有饮下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