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未语先笑,她扬了扬手,先将室内的一众丫鬟仆妇打发了出去,只留下大丫鬟梅香在一旁伺候。

“夫君,按理说,咱们侯府的嫡长女就是嫁进皇家做正妃,也是够身份的。

不过,那样尊贵的身份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大,况且皇室规矩繁复严谨,咱们府上大姑娘的性格,嗯,比较张扬活泼,如果嫁去了皇室,大概要感到拘束的。

夫君您昨晚又特意叮嘱妾身,说是希望大姑娘能嫁个简单人家,夫妻和美,互相体谅。

所以,妾身今日思量来思量去,最后在身边王嬷嬷的提醒下,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哦,是哪家的儿郎能得到夫人看重?”

“夫君,你觉得妾身哥哥家的澜之怎么样?”

“是舅兄家的二公子啊。”

这个人选让嘉平侯沉吟了一下:“澜之今年十七了吧?那孩子还没定亲?”

冯氏摇了摇头,她凑近嘉平侯身侧,低声细细介绍冯澜之的情况,她并没有一个劲儿地说自家子侄的好话,而是十分中肯地分析了这桩姻缘的利弊。

冯澜之目前只是一名普通的世家子弟,未来没有爵位要继承,身上也没有功名,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俊俏的模样和温和的性格了。

按理说,这绝对不是侯府嫡长女的议亲人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和私心,嘉平侯欣然接受了冯氏的提议。

“既然如此,夫人你找时间和舅兄他们通一通气,若是冯家也有意和我们苏家亲上加亲,咱们就安排一对小儿女在定亲前见上一面。”

在大启朝,年轻男女的婚事安排,虽然还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但是,在正式议亲之前,一些自诩开明慈和的长辈,还是会找个巧妙的借口,安排年轻人见上一面的。

得了嘉平侯的同意,冯氏自然连声应好。

她虽然私下里嫌弃苏语嫣的性情脾气,以及她在北境边塞多年的成长经历,但是同样十分清楚,这门婚事若成了,绝对是苏语嫣低嫁了。

生怕夜长梦多,半途生变,冯氏眼波流转,笑吟吟地提议道:

“夫君,妾身兄嫂那里肯定是万分愿意的,不提我们大姑娘的身份和嫁妆,就是她本人的品貌才华,绝对是万里挑一的千金佳人,哪有不答应亲事的道理?

这样吧,下个月初八,是祈福还愿的良辰吉日,妾身想邀请娘家嫂嫂去京郊的上云寺拜一拜,顺便赏一赏上云山附近的丹枫碧潭,飒爽秋景。

到时候,让咱们的大姑娘和澜之‘碰巧’见上一面,如何?”

嘉平侯喝了一口茶,温声说道:“一切都有劳夫人安排了。”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