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着众人的面,掷地有声地承诺,嘉平侯府一定不忘太夫人的恩德,

杨嬷嬷自然也是一连串的谦辞和赞美,总之,双方都把面子做得足足的。

冯氏笑得舒心,她心知,嘉平侯府今日面临的声誉受损这件事,是彻底解决了。

她身后紧闭无声的客房里,信王和某个不知存在与否的姑娘一直没有露面,而自家的大姑娘却坦坦荡荡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清楚地讲明白了这段时间的去处。

并且,苏语嫣还有南阳侯府的太夫人做证人,这样一来,就保住了嘉平侯府的名声。

在场的诸人都清楚,这完全是误会一场。

当然,这件事的背后,明显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阴谋。

比如,那潭水怎么就那么巧地洒到了苏语嫣的身上?

去取衣服的小丫鬟为什么迟迟不归?

守在门外的仆妇都跑到哪里去了?

还有,那个一头撞死的婆子,为什么特意把人引到这竹舍前,她临死前喊的那一句“对不起大姑娘”,里面藏着什么隐情?

这一环扣一环的,绝对耐人寻味。

若是在场之人得知,那间竹舍内还有其它种种布置,例如从外面锁紧的门窗,奇怪的香料,以及催情的植物花卉,估计脸色会更加精彩。

既然嘉平侯府寻到了府上的大姑娘,又证明她安然无恙,冯氏就不想在被人围观了,她和一些热心来帮忙的人家点头致谢后,就带着苏语嫣离开了竹舍这块是非之地。

剩余看热闹的人,瞥到那五名冷面的带刀护卫,忍不住心生警惕,他们知晓今日之事,绝对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搞不好,这场算计会涉及到皇室纷争,他们这些人还是少参与为好,有些事,就该不看不听不想的。

所以,当嘉平侯府一行人离开后,其他人也都迅速散开了。

竹舍客房前又恢复了平静。

过了一会儿,上云寺的主持姗姗来迟,眉目慈祥的老和尚先是对着撞死的婆子念了一段超度经文,然后才对信王的护卫询问道:

“出了人命,又涉及到嘉平侯府嫡长女的闺誉,虽然知道信王勤于训练,难得休息,但是老衲自认为还是了解信王性格的,他不是袖手旁观之人。

怎么今日出事,他一直不曾出面,为一位无辜的小姐正名?”

其实,几名侍卫的心中也很奇怪,他们王爷不是那种被人胡乱攀扯而默不作声之人,一直未曾出来,确实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