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这局面是牺牲了今日已经登基为帝的兰陵王正妃而保下的,保庆城硬是坚持到了西华新帝文熙帝亲自将兵来解围的时候。
那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日子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地过着,转眼便是一年。
这一年发生过很多大事。先是新帝临危登基,改年号为文熙,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东华帝都邺城,再次统一东西,预示着华朝的中兴。
其次,文熙帝亲征北胡,历时一年之久终将北胡驱出葫芦关,史称“葫芦关大捷”,最后以双方在保庆城下盟誓立约而结束了从华朝建立之初就开始的华胡之战。
保庆盟约约定,西华开放边境三处口岸通商,向北胡纳岁币。
全国哗然。
胜利之师却签订此种盟约,岂不是给国人蒙羞,压根儿不想文治武功皆凌驾众人之上的文熙帝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时人不解,但百年后的人却是极尊崇文熙的。保庆之盟足足保了华朝百年的平安。试问,葫芦关大捷后,一入秋冬,北胡缺衣少食之际能不犯险南侵么?纳岁币正是为了保华朝的太平。
胡人民便是兵,上马能战,下马能牧,不需粮秣便能打仗,而华朝军能否?从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若常年北征,只怕国库一年下来的积蓄,秋冬便要耗尽在北征上。
华胡通商,胡人能买到仰慕已久的华人制书,而华人则能得到最为稀缺的战马,且以华朝商人的能力与胡人做交易,那些纳去的岁币早就随着通商而滚滚流回华朝了。于此华朝兵力日强,国力日盛。
后来文熙帝颁布旨意,允许华胡通婚后,华胡之边境一个营守卫便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