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老太万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竟然失败在亲孙子的手里,祖孙俩对峙了许久,各自斗得病倒在床,傅老太毕竟年纪较大,很快就呜呼哀哉。而刘欣多拖了一年,也因为体弱多病,在元寿二年(前1年)去世。刘欣在位仅七年,死后被谥为哀帝。

王政君毕竟在后宫数十年,虽然一时失势,潜势力仍在,竟然是她最快得到了刘欣去世的消息。经过这么多年失势的教训,王政君再愚弱,此时也知道权力实在是个太好的东西,她赶在皇太后赵飞燕和傅皇后之前跑到了刘欣的尸体前,一把将玉玺抓到了手里。

将玉玺抓到手中的王政君,立刻召已经在傅老太死后回京的王莽入宫秉政诸事。姑侄联手,先把中山王之子,年仅九岁的刘衎召进宫来继位,是为汉平帝。然后立刻展开大反攻,先是将身为大司马的董贤处死,然后将已经葬在皇陵的傅太后、丁太后的尸体统统扔出去。当然赵飞燕也没放过,先是被贬居冷宫,然后又被废为庶人赶去守陵,最后被逼自杀。

愚蠢了一辈子的王政君为何忽然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政治的敏感性迅速掌握了大权,在新旧皇帝交替的百忙之中为何仍有人会抽空关注着赵飞燕,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追杀?此时,我们不能忘记昔年在成帝朝腥风血雨的后宫唯一以智慧逃过了赵氏姐妹毒手的才女班婕妤,多年来,她一直在长信宫侍奉着王政君。当然,如果我们的想象力再稍许延伸一下,这一系列的行动中,是否能看到这位昔年成帝宠妃的身影呢?也许这时候的班婕妤和赵飞燕之间,可以印证那一句名言:“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从宣帝朝到西汉灭亡,诸外戚朝起暮亡,而唯有班氏家族,虽无大兴大旺,却也始终保持不受大劫,直至东汉仍在延续着家族的传奇。

吃一堑长一智,王政君与王莽接受上一次的教训,不许刘衎的生母卫姬入京,封其为中山太后,永留封地。为了控制小刘衎,又将王莽的女儿封为皇后,将平帝刘衎完全掌握在王氏姑侄的手中。

王政君这辈子说来可怜兮兮的,在娘家不受父母待见,出嫁不受丈夫待见,连个儿子也早被宠坏,仅仅在形式上对母系大封外戚表示了一下孝心,大部分时间还是只管自己同后妃玩乐。王政君这辈子,只有在王莽身上感受到了知冷知热、关怀体贴。

据说人生有五种需求:第一层需求,生理需求;第二层需求,安全感需求;第三层需求,情感需求;第四层需求,尊重感需求;第五层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作为太子妃、皇后、皇太后至太皇太后,王政君不愁吃穿,第一层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或许是没有安全感的,但是到了目前,这一层需求也是可以解决的。唯有情感需求、尊重感需求,她这一辈子始终没有得到过,而自我实现需求,她更是想都没有想到过。

而如今,王莽一一满足了她。王莽待她孝顺万分,不但满足她的亲情需要,还鼓动她常跑到元帝作太子时的旧宫,听着她一次次叙述着虚构出来的当年夫妻恩爱之情,令她满足这辈子从未有过的情感需求;王莽待这位姑母毕恭毕敬,又鼓动她“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尊崇到高于帝王的份上,大大满足了她的尊重感需求;又安排她四季出游,接见些穷苦孤老贞妇,让老太太居高临下地赏赐财物,看着那些感激涕零的弱势群体,大大满足了老太太的自我实现感。

西汉王政君葬送的不仅是一个王朝(6)

王政君自将玉玺抓到手中之后,就牢牢不放,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在她的手中。王老太太的眼光见识,大约只能够看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三寸地。对于她来说,只要她的位置至尊无上,只要她娘家王氏家族在朝中说一不二,她就心满意足了。对于她那个能干又孝顺的侄子王莽,更是十二分地满意,满意到挑不出一点意见来。

生活多么美妙,权力多么美好,美好到王政君已经完全看不到周围潜滋暗长的环境变化。投桃报李,感觉到前所未有快乐的王政君,在群臣一次次的上书中,将王莽权力一升再升,使得王莽“爵为新都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爵贵、号尊、官重,一身蒙大宠者五”,达到至尊之位。

王莽说的话,怎么听怎么有道理,在位仅四年的平帝刘衎被王莽毒死,她也完全相信那是久病不治,抛开一众年长的刘氏宗室,挑中远房仅两岁的刘婴为帝,她也相信那是为了王氏家族的利益考虑。

身为王莽“橡皮图章”的王政君,痛快地在一次次的奉承声中,将王莽递上来的一份份诏书上“啪啪啪”地盖着手中的玉玺,只要她手中还握着玉玺,只要朝中还是她王家的人当政,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至于她手中的实际权力,在王莽一次次递上的诏书中已暗暗转移,她却是毫无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