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晚上的活不用她去干了,她赶紧到外面找到小组里的另外一个女工,关照了她几句。自己匆匆忙忙的往家里赶去。
他们全家都属于“外院”,即不能进入内宅的专门用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奴仆,因而不享受内宅奴仆免费吃大伙房饭的待遇,得自己起伙做饭。
外院的奴仆视他们上班的时间由山庄供应一顿或者二顿伙食。要是工作延续的到下午二点过后的,照例有一顿“点心”供应,以免他们饿得太厉害影响工作效率。
不在班上的时候,伙食一概自理。由于工作时间长,所以山庄的奴仆们往往在总管理处的商业街上直接买现成的饭食。除了档次稍高的合作社小酒馆之外,商业街上还有一处饭菜作――不是餐馆,不设堂食,只提供现成的饭菜――类似盒饭店。
走进去店堂里,地面墙壁全铺瓷砖,在刚刚点亮的煤气灯下亮得晃眼,一排排的带着玻璃罩子的柜台上摆满了朱漆大盘,盛着各色现成菜肴。大多是蔬菜类和稍带鱼肉的“小荤”――诸如肉末粉丝煲、清蒸鱼之类。另配有汤、米饭、杂粮粥、面条、馒头等主食,还有各种咸菜。
买回去之后或者再热一下或者直接食用都很方便,而且饭菜收拾的洁净。所以颇受欢迎,生意很是兴隆。王四娘家人口众多,夫妻两人都要做活,要王四娘回去再做饭那是不可能的,便每天在这里买好饭菜带回去供全家人食用。
经常在这里买饭菜的客户可以免费使用里面的锡饭盒――锡器易加工,易清洗,又是贱金属,经常在古代社会经常作为餐具使用,上到皇宫,下到小酒店,都可以看到它制食器的身影。。
王四娘买了些蔬菜,又买了酱烧螺蛳――这是小荤里最便宜的菜了,旁边的盘子里堆得高高得是葱烤鲫鱼,每条都有巴掌大小,香喷喷的惹人眼馋。王四娘犹豫了一会买了三条。比这个家里食口多,光填饱肚子就要花销每个月收入的一大部分。不得不精打细算。幸好只要家里只要有十六岁以下孩子,买荤菜都能照价打八折。
老爷对“小伢儿”很是照应,有孩子的家庭每个月每个孩子都能免费领取按照四斤大米。上学的时候义塾还免费供一顿饭,米饭管饱,菜更是有荤有素。
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王四娘家虽然都是女孩子,却都是能吃的年龄。有了这些政策,家计总算不那么紧张。
杭州是鱼米之香,鱼虾螺蛳之类的水产还算便宜,肉类可就贵了。所以沾上肉类的小荤都不便宜。至于大荤,那更是买得人寥寥无几。
匆匆忙忙的买好饭菜带回家去。三个女儿已经下学回来了,正围着方桌写作业。王四娘虽然不识字,可是也见过师爷先生们写字用得是毛笔,垂直落笔的。三个女儿却是用木杆的炭笔,斜着写字。到底是怎么一码事她也不懂,不过女儿如今能读能写却是事实,这就足够让她欣慰了。多少地主粮户人家的女儿都是睁眼瞎呢。
大女儿已经十五了,身子比过去拔高了不少――她长得这么快,让王四娘很是不快。这小娘子的个头已经和她一样高了。再这么下去就没法穿她的旧衣服,只能做新得了。虽然姐姐淘汰下来的旧衣服可以给妹妹们穿,但是二个小得长个子的势头一点不比姐姐差。
“一个个都和吃了发粉似得。”王四娘最近经常这么嘀咕。她不知道因为这二年她们摄入的动物蛋白质远比过去多得多,发育起来就要比一般人好。
十五岁的女孩子,要在过去就得预备着配亲了。嫁了人家里的负担也能轻一点了。现在他们已经不是自由身,儿女的婚事也得老爷发了话点了头才行。上次她就试探性的问过蔡管家,但是蔡管家却关照她不要动这个脑筋。
“老爷不喜欢家里头的女孩子早嫁人。你这事就先缓着吧。”
为什么不喜欢女孩子早嫁人?十五岁也不早了呀。王四娘转念一想大约老爷是要要挑几个丫头到跟前伺候?于是又试探性的问起内宅要不要挑丫鬟进去当差?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蔡管家说如今内宅没有女眷,老爷用不着许多丫鬟伺候,女孩子就留着在义塾继续念书好了。
王四娘不死心,试探了好几次,又暗示只要能把大妹弄到内宅当差,一定会给他好处。没想到蔡实当了管家之后油盐不进,一句有用的话也没露出来。只叫“让孩子好好念书”。再四询问,蔡实也就多说了一句:“书读得好的,将来必然是有好处的。”
女孩子书读得好到底能有什么好处,王四娘一点不明白,不过眼见着大妹一天天大起来,她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自己十五岁那会已经当了沈家的新妇了呢。再这么耽误下去可怎么得了?
想是这么想,平日里这些话她都放在心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