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泽却说,是李明澜葬送了他的前程。
上一代的恩怨,终于还是祸及了李深。
同学群在传,陈乌夏和肖奕媛当了猥亵案的目击证人,坚定地站在丁晴那一边。
陈乌夏在笔录上说过什么,同学们不知道。坚不坚定,他们也不知清楚。形容词是在传送过程,不知谁加上去的。
李深没有见过孟泽。
李明澜说,两人的眉目生得一模一样。
李深很少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他会仔细衡量事件结局是好是坏。若是注定的悲剧。他就不浪费时间了。
陈乌夏是一个例外。
理性告诉他,两人的结果无论如何发展,都只能是遗憾。就算她上了大学,将来两人相隔两地,眼界不同,话题不同,最终也是分道扬镳。
按照理论,他不会和她有任何开始。但,他对她好奇她有某些他所缺乏的东西。他常常以一种两人可以互补的心态,说服自己,两人悲喜的概率是一半一半。他可以为这一半的概率,多走几步。
陈乌夏终究认错了人。她这一项,足以把悲喜的概率变为四六分了。将来,或者又是三七分。
这一场似是而非的情感,预示着失败。他只喜欢赢。他告诉自己该结束了。
李深继而思考另一个问题,孟泽的退学要求。
电视里的男女吵完了和好,和好了再吵架。吃饱撑着没事干。
关上电视,李深在想高考之于他的意义,之于李明澜的,以及之于孟泽的。
正如于骊所说,李深已经将自己的前程规划完毕。就像铺好轨道的火车,平缓无阻。除了偶尔沿途的意外,譬如陈乌夏。但是,既然两人难以结局,他逼停了自己。
可如此一来,他回到了轨道。按部就班,顺风顺水,和过去一样。
高楼里的李深俯瞰,城市风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