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兄弟

阿克敦左顾右盼了下,确认四周无人注意自己这边,才压低声音道:“都督可能会模仿吐蕃人编练一支军队,就以你们留下来的人为骨干,其余的用募集的羌人补足!”

“用我们和羌人?为什么?”

“听说是因为都督觉得你们更适应这里吧?”阿克敦低声道:“不过确实如此,我刚刚来这里的时候,就很容易疲惫,跑远一点就气喘吁吁的,适应了半个多月才渐渐缓过来,而你们却能步行几十里都没事,都督说这叫什么‘高原反应’!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你是说都督要用我们打仗?”旦增眼睛闪现出希望的光,无论是在吐蕃还是在大唐,战士的地位都要比农民更高,更不要说俘虏了。

“我可没这么说!”阿克敦冷哼了一声。

“那你刚刚说的是——?”旦增被弄糊涂了。

“我刚刚那些只是可能,懂吗?可能——,也许有也许没有!”阿克敦冷笑道:“如果有别人问道我这里,我只会摇头否认,懂不懂,蠢货?”

“当然,我当然不会把这件事情泄露出去的!”旦增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他吞了口唾沫,感激的看着阿克敦:“当真是多谢你了!”

“算了,算了!”阿克敦装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他傲慢的抬起头:“不过你也别以为你就一定能选上,都督别的都很好说话,就是在选兵练兵上绝不含糊,你要是自己不行,就乖乖的挖一辈子石头吧!”

事实证明阿克敦说的并不只是“可能”,在释放了吐蕃俘虏之后的第三天,旦增等留下来的人就得到了征发的命令。所有人在得知了消息了之后都欢欣鼓舞,吐蕃人都把能够重新拿起武器视为一种身份的提升,至于要对昔日的同胞挥舞刀剑,这对于这些吐蕃士兵们来说倒是没啥心理障碍——吐蕃国家本来就通过以今天西藏山南地区为核心的雅隆部对青藏高原上的其他部族如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进行征服战争而建立的,即便是吐蕃国家建立之后,各部贵族之间,贵族与赞普之间爆发冲突内战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些吐蕃士兵在选择留在大唐的同时,也就做好了反戈一击的心理准备。

都督府,书房。

“募集羌兵的事情怎么样了?”王文佐头也不抬的问道。

“很容易,只要肯发饷,愿意当兵的羌人要多少有多少!”崔弘度笑道:“其实就算不发饷也可以,只要打了胜仗后抢掠一番,那些羌人也愿意来,反正他们平日里也是你打我我打你!”

“那可不成!”王文佐笑道:“我好不容易才和吐蕃人达成了协议,如果这样,很快这协议就没用了!”

“是呀!”崔弘度笑道:“我现在明白为啥前任的松州都督府的长官为啥那么急着调走了,这些羌人就和老鼠一样,杀也杀不完,平时互相打看起来没啥,但如果出了个强豪首领,将各部统一起来,那松州,不整个剑南道都要完蛋了!”

“是呀!”王文佐叹了口气,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的原因,中原历代王朝对从云贵川山地高原地区的控制一直都是很有限的,不要看历史地图册上那些色块覆盖了多大的区域,实际上中原王朝充其量能控制当地的河谷、平原、盆地,而对于山地、丘陵、高原都只能满足于象征性的臣服。很多居住在当地的山民甚至分不清楚“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的区别,他们将所有的中原王朝统称为“大朝”。

对于居住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带的山民来说,山区的生活是艰苦的,他们只能依赖放牧、打猎以及山田生活,但他们同时也是自由的,因为他们无需像河谷平原居民一样承受帝国沉重的赋税和劳役的压榨,所以山民的人口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往往很快就会超过当地供养能力的上限,这些多余人口要么在平日的内斗中消耗掉,要么离开山区,进入平原。这种山区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卵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下一股洪流,涌向平原,或者作为征服者,或者成为雇工或者雇佣兵。

而唐与吐蕃战争的胜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要看谁能够控制这股洪流去冲垮对方,这方面吐蕃人有天然的优势——唐比他们地势低多了,也富裕多了,水总是往低处流,人也是的。而王文佐想做的,就是看看能不能建立一道坚固的堤坝,将这股洪流反冲回去,淹没吐蕃人。

“三郎!你认为吐蕃人和我们的协议能持续多久!”崔弘度问道:“你知道吗?吐蕃人已经攻下安西四镇了,陇右应该很快就会出兵了!”

王文佐放下手中的鹅毛笔,他并没有马上回答崔弘度的问题,几分钟后他才低声道:“能保持多久就多久,吐蕃人也不都是大唐的敌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