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人活着,总要信些什么的,他相信自己能有机会复仇,所以一直苟活到了白舒的到来。

嬴政已经不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了,无论是之前他与山大王谈话的时候对方言语中对秦国的自信,还是对他(秦王政)未来的期颐,再到现在甘愿把这样一位懂得锻钢技术的人拱手相送:“那位山大王,”嬴政发觉时至今日,便是他们之间有了这么多的交集,他却依旧不知对方姓甚名甚,“可是秦人?”

“秦人?”老铁匠仿佛听到了一件可笑的事情,“他什么人都不是,也什么人都不会是。”这样的回答很奇怪,但老铁匠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便转移了话题,“老夫耳朵不好使了,眼睛可还没瞎。”

徐夫人打量着嬴政,随即又转眼看向蒙恬:“你小子,以前是在邯郸生活的吧。”他一语就道出了白舒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你的口音和措辞,可不是后来才能学出来的。”有个现学现卖的蒙恬在身旁,嬴政那如浑然天成的口音就变得越发明显了,甚至他的秦话,在细微的地方都会带出赵国的用词句法。

这没什么可否认的,嬴政从不为他过去的日子而感到羞耻,但也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徐夫人便是看出了这一点,也没有再过多深入。毕竟六国之间人口的流通太过频繁,自赵国涌入秦国的人何其多:“你难道就从来不恨么?”

“恨那些王公贵族的跋扈,恨他们视百姓如草芥说打杀便打杀了,恨他们明明吃着我们的种出来的粮食,用着我们造出来的器皿,甚至远远的躲在安全的地方看着我们在边关为他们冲的头破血流——却连银响都不愿意交付。”

嬴政恨么?

他自是恨的。若是不恨又怎么会在加冠前不顾自身安危,瞒着所有的人偷偷跑到赵国,只为亲自劝说春平君,只为亲自在赵国灭亡的进程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他从未忘记年幼时的经历,更不敢忘记。

徐夫人的视线放远,眼神逐渐涣散,陷入了过往的回忆之中:“老夫自邯郸捡了一条命后,就对天发誓自此再也不打兵器。可你知道那小子是怎么劝的老夫跟着他,让老夫心甘情愿的从邯郸,跟着他来到了这破地方的么?”

他仿佛想到了什么极为有趣的事情,嘴角勾起了一抹笑:“他问老夫,既然恨,为何不继续恨下去。打出更多锋利的刀刃,甚至让全天下的刀刃都刻上老夫的痕迹,这样有朝一日当他亡于刀下,亡于出自老夫之手的刀下——不就是心愿得偿么?”

这样的说法令嬴政心中一动,一股陌生却又熟悉的感觉自他心中升起。就好似什么时候,也有人对他这样说过,对他说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不公,都只是为了等待一个时机,哪怕饲狼喂虎,也要带着价值的死去。

“你可知,如今这边关将士身上兵甲,手中的刀枪,吃的粮食,甚至是花出去的银钱,都曾是那小子在寒冬中,跪在那群不知膏沐之贵不知百姓寒苦的王公贵族豪门商贾门外,一点一滴求来的。”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嬴政听见了他的愧疚,听见了他的心疼,还有淡淡的骄傲和与边关百信如出一辙的疯狂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