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如此熟悉的评判引得韩非哼笑了一声:“这才是这位秦王的英明之处,”他侧头看着窗外向后退去的街景,“你们看的只是这些事实,可那些有识之士瞧见的,却是这位秦王利用他的冠礼,铲除异己外放权臣收拢实权,在清理朝堂的同时还向天下宣召其性格,彰显其胸襟与抱负的好手段。”

“那赵女的手段何等的不知廉耻,作为太后不察民意不知臣心不体王尊,作为母亲不通朝政不善其类不助其子,这若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成了笔伐口诛的典范了,更莫要提还能回去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然而不过是一个被控制在局势之中的叛乱,你瞧秦王政做了什么。”韩非将几年前闹到韩国,被贵族们当做笑话,至今都在茶余饭后提及的事情分析的很透彻。

“当年朝堂上三方远超君王的势力。长信侯嫪毐五马分尸不得好死,太后赵姬名声扫地再无辅政可能,而将长信侯推荐给赵姬的吕不韦,当年是何等风光荣耀啊,此事之后便上奏年级已大望能归乡养老——一计扫三虎,好手段。”

作为局外人都如此惊叹,若他身在局中,又该如何去解呢:“尔后又借着不愿再见赵姬的借口,将朝堂中那些没有牵扯进反叛案,但是一直自诩老臣倚老卖老,或者是凭着亲缘上位酒囊饭袋饱食终日的无用臣子全部清理了出去,腾出了一大片位置给新人。如此,朝堂上因为没有帮派,这些新上的臣子自然会效忠于大王。”

“但是后来秦国不是驱逐了六国的使臣么?”书童觉得自己头都要被绕晕了,“不是全凭如今李廷尉的《谏逐客书》,秦王才幡然悔悟,派人追赶已出咸阳的六国门客么?”

“你也说了,派人追逐。”韩非垂眸,“李师弟的文笔却是精妙,可你想过没有,为何身为楚人,且当时尚在乞骸未离咸阳吕不韦帐下的他,是如何面见秦王献上此文,并说服秦王去追那些六国之人的?”

“且你以为追了,便是所有人都要追么?”这一点,才是最让韩非敬佩的。明明之前如此果决将所有人都赶出了咸阳,但在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后,秦王政能够放下脸面派人去追那些只是平民的六国中人——自问如今的七国,除却秦王政,还有谁能做到。

“想留的,无论如何都能留下,不想留的,就放任他们走吧,不过七天而已,该等的总是等得起的。”韩非看着自己手中的掌痕,“此举即排除了对秦国摇摆不定或怀有异心的六国人,又给了那些想要留下之人足够的脸面,”秦王的道歉,这是何等荣耀啊,“这么一筛,你瞧,那些留下的人,哪个不是愿为了这个国家,尽心尽力,肝脑涂地的。”

如此手段,要他如何不感慨万千呢?若非生在了韩国,无论他与这位秦王相隔多远,他也定然是会千里迢迢来到咸阳,将自己的一生献上的:“商鞅啊......”

当年商鞅被秦孝公看重于秦国施以变法,也是在与他相仿的年纪。

秦国大刀阔斧重用商鞅这位卫国人,任以左庶长,颁布令法重农业抑商业,削弱贵族权势加强百姓地位。虽然他的结局并不好,甚至在最后栽在了他自己的变法之上,但当年他面见秦孝公时,当秦孝公愿予他天地施展才华时——

——定是热泪盈眶,愿为知己肝脑涂地,至死不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