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他一直知道自己的优势,虽然现代人绝对不比古人聪明,但拥有的现代商业思维却是碾压级别的,想要发财致富并不难。

悦来客栈就是其中的一个试水。放眼全国,高端的酒店连个影子都没有。只要他把口碑打出去,高端连锁酒店开遍全国指日可待,这是古代人没有的“商业品牌”概念的推广化。毕竟,有了选择,有点钱的谁会选择住条件简陋的驿馆?而且有了全国范围内的品牌效应,也就不惧怕各地的地头蛇模仿。

但酒店的投入和产出是有几年时间周期的,纸厂的扩大化生产也需要很多投入,荀澜早就做好了前几年不赚钱的准备。没想到,在阳翟的免费施药居然带来了强烈的赚钱效应。

他让人在太守府不远处,每隔五天施药一次,本意是造福一方百姓。这年头,百姓看病和抓药太难了。大多数的人连副普通的草药都吃不起,家里能吃饱穿暖就很不错了。看到多少人拖着伤病之躯下地干活,荀澜于心不忍,便让官府贴补施药。

这些治疗风寒、风热感冒、发热及咳嗽的草药,都是根据后世经过千锤百炼而来的药方精准比例配置的,效果比普通郎中开的药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荀澜从系统中兑换了药方之后,就专门命人配药。当然,这配方是完全保密的。因为,药方公布的时机还没有成熟。若是早早拿出来,怕会被有心人利用。

因着施药和法器,颍川太守名声大噪,仙长之名在整个豫州也逐渐流传开来。一时间,前来求药的人络绎不绝。更有富户,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千里迢迢来求仙丹。

感冒在现代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病症,吃几片感冒药就可以好了。可在这时候医疗条件极差,一场风寒轻易就能夺走一个人的性命。荀澜并非圣母,立即抓住了机会,求药可以,但要付出代价。

荀澜担心被徐庶、徐晃等人误会,是这么解释的:“非我无情,穷人可以在施药的地方排队,五天一次的施药,并不会耽搁治疗。这些富户既然选择要走捷径,就要满足我的要求才行。不然让他们插队,也是对百姓的不公平。”

其实并没有人质疑他的做法。百姓哪里会奢求“公平”二字。他能有这样一视同仁的心,已经让寒门出身的几位下属非常惊喜了。

徐庶也发自内心地道:“主公仁慈仁义,没有人比您做得更好了。”

见没有人反对,荀澜就组织心腹们商量出来一套将富户雁过拔毛的法子。

倒也不能说是计策,可以算得上是阳谋了,核心就四个字——“劫富济贫”。

荀澜当初是这样说的:“不过,不能让这些富户觉得自己被洗劫了,要让他们买到了还觉得自己赚到了才是。”否则,会招致祸害。

众人皆不解,荀澜则举了纸张的例子:“比如在每一张的右上角都印着阳翟纸三个字的白纸,都卖得特别贵,还限售,他们不照样买得高高兴兴,还派人排队抢购?”

“稀缺感和荣幸感是十分重要的。”他继续指引众人:“要营造这样一种奇货可居的氛围,比如以后买到了丹药就是身份尊贵的象征。”

“要丹药的,不脱一层皮是不行的。”寻丹的一般都是世家,本来就是“劫富济贫”的重点对象。

至于丹药,就用现代的养身中药丸药方配出来,大部分人都吃得。

“求药的富户,也要用大量的布匹、粮食和庄子来换才行。”尤其是那种四五十岁当家人,最是惜命的年纪,绝对拿得出手这些东西。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医的,不能治的以及罪大恶极之人直接说没有缘分好了。”他从系统查询到的方子可以对症下药,但古代有许多需要手术的疾病,即使服用了药也没用。

“这样,有的人能得到,有的人得不到,难以拧成一股绳,成为威胁我们的力量。”反而会竭力抢救命的名额。

靠着“稀缺性”、“奢侈性”,荀澜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也因此财源广进,光在阳翟就得到了两处宅子。他打算贴着悦来客栈再开一间“平价旅舍”,类似现代的青年旅行社,满足穷苦百姓的需求。

“开遍连锁店,指日可待啊。”今天,又在查看自己资产列表的荀澜开心地和寒玦盘算着:“到时候,这些旅店不但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还能成为消息传播的中转站,兼职报亭。”

“报亭?”

“以后可以专门用来卖报纸。”荀澜正着手印刷第一批的报纸,想先看一下效果如何。

寒玦不是第一次听到报纸二字,他天资聪颖,荀澜解释过的东西都能记下,从来不需要重复第二次,这也是荀澜乐于和寒玦分享新事物的重要原因。

“你说的活字,工匠已经刻出来了两千个,若是用来印你说的第一期报纸,还是不够。”

“那先着紧要的字刻,”荀澜说:“卢植的文章已经派人送了过来,我们第一期的报纸就以这个为主题。”

卢植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可以利用他的名声来打开第一期报纸的销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人也是流量密码,那就是声名狼藉的董卓。

“你让人把卢植的文章送过去,然后再去看看学子们写完了没有?”

“好,我巡查一圈回来和你说。”

此时,太守府前院和花园里的学子们还在奋笔疾书。来应聘刀笔小吏的人格外多,甚至很多人是听闻了消息,从别的郡国跋山涉水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