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经过这次收获后,他打算继续在八月份播种下去。不过土豆得先经过催芽, 再切块挖坑种植, 等催芽了托人给隐居的郭嘉送去, 时间刚刚好。
“但总觉得土豆不够, 或许我该再加一种他无法拒绝的种子。”毕竟土豆已经在种植了, 以后也会逐渐推广开。
“院子里让法正照顾的花生?”寒玦没见过花生,但荀澜曾经和他们说到花生特别好吃,因此法正浇水捉虫才特别勤。既然荀澜都放心让法正来照料,这作物必定也是容易种那一类的。
“花生虽然下个月就能熟了,但它适合种植的时候是四五月份。”荀澜想了想:“花生还是留着自己吃吧,还要留用一些来年继续种。”
离开现代那么久,荀澜也想稍微犒劳一下自己,比如做个油炸花生米和五香卤花生。
寒玦想了想:“或许草药可行。”
“说到草药,”荀澜忽然来了灵感:“今天还听人说,有一道士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
“可能就是长相不显老。”寒玦显然不相信,这世上的确有能人异士,但长生不老不过是人的幻想罢了:“在富户中,将葱姜加入羹中是很常见的。”
“可是姜还是一种好东西啊,施药的时候里面就放了生姜,对不?”
“是,姜味辛性温,能发散风寒,又能温中止呕。”寒玦在草原的时候见过好多次巫用姜给人驱寒和止吐,所以记得很清楚。
荀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问道:“你觉得生姜种得容易吗?”
“比寻常的菜要来得苛刻些。”寒玦记起来从前,淡淡地描述道:“我小时候有帮人种过,失败了好几次,它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大概每出芽一小段就浇一次水,十分麻烦。”
听寒玦这么说,荀澜也聊起来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我以前在家,爷爷就种过一种姜,叫做洋姜。”
他兴致勃勃地比划了一下洋姜的大小:“洋姜和生姜长得一样,味道很独特,也可以用来当调味品,不过治疗功效上比生姜差远了。”
“既然长得一样,若是用洋姜调味,生姜就可以更多地用来治疗风寒了。”寒玦其实想得更长远。生姜还有止痛和活血的作用,草原上缺乏药材,巫简直把生姜利用到了极致。他想,若是日后荀澜起战,生姜不够,倒是可以用洋姜大量置换生姜。
“正是这个道理。”荀澜没发现寒玦的眼神变得幽深起来,他想起来了爷爷做的酱腌洋姜,觉得十分怀念。
洋姜不像生姜那么辛辣,但用来调味没问题,腌洋姜吃起来脆爽,口感也一级棒。
“洋姜的优点莫不是好种?”“是啊,好种到令人头疼,那可是丢在地里就可以成活的作物。”荀澜笑着说:“但种了之后这块地就算是废了,就算是改种其他作物,洋姜还是会层出不穷地冒出来。”他爷爷种了一年洋姜之后,后来想种韭菜,结果翻地翻地要累死了。没想到清理出来了大量的洋姜后,未来的两三年洋姜还是层出不穷地冒出来,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
寒玦一愣:“草原和沙漠也可以?”
荀澜肯定地点点头:“可以啊。”
寒玦的拳头微微蜷了起来,沉吟片刻道:“说起来,东胡交易的马匹近日就要到了,这样的种子,对他们来说是极具有吸引力的。”
他们日常交谈的时候并不说“匈奴”二字,因为匈奴是汉人对他们的蔑称,是狗的意思。
荀澜眼睛一亮:“那我催熟一些,先跟他们交换一点,来年他们深刻感受到洋姜的魅力后,肯定会用牛羊和我换大量的种子。”
寒玦淡淡地点了点头:“嗯,我会去和他们谈。”
荀澜欣慰地笑了一下:“说到这个,我还有东西要卖给草原,这个比起洋姜,应当成交更快。”毕竟做出来的糖是现成的,洋姜还要经过检验才能被人明白它的好。
“是什么?”
“是糖,我有制糖的法子。”荀澜饶有兴趣地说了自己打算用甘蔗制糖,造出来的糖好运输也好保存。
“可以,能在草原上大量打开销路的。”寒玦点点头,鼓励荀澜放手去做,他自有渠道来换。
听完荀澜有些兴奋,但又有点愧疚,好像不该把这些众任都交给寒玦的。
“你也别有压力,总归这些好东西都能换出去的。”荀澜拍了拍寒玦的肩膀:“过两日我和你一起去市中换马。”
第二日寒玦就打算出门去坊市,但被荀澜给制止了,非要他在家好好休息一日才可。又命人厨娘做了卤鸭架和大碗的鸭肉面,让寒玦好好补一下。
寒玦不出门,惨的就是法正了。法正被狠狠教导了一番,吃饭的时候小腿肚子都在打颤。法衍笑眯眯地给法正夹了鸭腿肉,完全无视了法正眼泪汪汪的卖惨攻击,还叮嘱寒玦明日继续,不要和主公一样对法正心软。
翌日,听一幕僚上报有胡商赶着上百的马匹进城了,已经在城门守卫处做了登记,荀澜眼睛一亮:“是和我们交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