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请坐。”荀澜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说着,他已率先落座。

赵云进门看到高桌的时候,已经在思忖这桌椅的用法。

他路上听使者说过,荀使君那有许多蓬莱仙岛的习俗,来到颍川后改良了衣服、桌椅。现在许多人争相效仿,也托人做了同样制式的裤子,这样落座就不用顾忌了,免得老是要扯一下袍子,担心露出不雅之处。而且使者说用高桌吃饭,要舒服许多。

赵云一路过来,自然是没有裤子可以换的,依旧穿的是汉代流行的开裆裤。他见桌布垂至桌脚,想来是为了免得不雅观,于是也学着荀澜的样子坐了。他整理了下袍子,还好使君似乎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桌布完美地遮住了身下。

“这里没有外人,寒玦、典韦我都是当自家弟弟的,我们就随意些。”荀澜让侍女倒酒,为赵云接风洗尘,并不谈政事,只聊赵云家乡民生。

又问及他们路上的遭遇,听得赵云说遇到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荀澜感伤地放下了筷子,心事重重地叹道:“民生多艰,恨我的能力不够,没法庇佑这些百姓啊!”

寒玦挑了挑眉,和典韦对视了一眼。

典韦无声地张了张口:“主公这是怎么了?”

主公的口头禅就是,什么都不能影响吃饭。在和法衍先生谈论血淋淋的案子时,都不影响啃鸭锁骨,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连碗里的鸭腿都没心情吃了。

寒玦摇了摇头,只淡淡地瞥了赵云一眼。

典韦也是摸不着头脑:怎么忽然就来了一个平定常山的少年将军呢?看主公盯着赵云笑眯眯的样子,莫名让他有了一丝危机感。

赵云拱了拱手,赞扬道:“云自从进入豫州,就很少遇到流民了,是使君治理有方啊。”看到颍川的富庶景象,赵云是大松了一口气的,这千里跋涉没有白费。

进入豫州之后,即使遇到流民,也是抱着希望前往大城的人,和他们在路上遇到的脸上麻木的人完全不一样。流民坚信,到了大城一定会有施粥,老弱就排队等粥,青壮的男人和女子则去找活计干。这些足以反映新任豫州牧的能力。

荀澜说得很谦虚:“其实豫州也深受黄巾所害,所以在听说将军以少胜多,将常山黄巾贼打得再不敢犯后,我就冒昧请您过来了。”

赵云感动地起身行礼:“感谢使君盛赞,云不敢当。”

荀澜也站起身来:“这杯酒,我敬子龙将军,感谢你千里迢迢过来帮助豫州。”

典韦一脸懵逼,从荀彧、法衍两位先生来后,他还是第一次见主公站起来敬酒,这小子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能和两位大才相提并论!

寒玦倒是淡然地放下了筷子,也站了起来,端起了酒杯。

众人喝酒都是习惯了的,这点酒对荀澜来说完全不算什么。这时候人都好酒,但酒的度数不高,只有不到十度的米酒和十二度左右的果酒,度数最高的还是西域引进的葡萄酒,度数也才十五度左右。所以米酒对荀澜来说,和可乐也没什么大区别。倒是赵云不胜酒力,喝完之后面色绯红,昏沉地靠在沙发上了。

没错,荀澜在堂屋里添置了一张原木沙发,让侍女在上面铺上了寒玦猎到的虎皮,看上去特别的气派,坐起来也相当柔软。不过即使在这个时候,赵云也是十分克制地并着双腿,手放在袍子上面免得失礼。

当真是谦谦君子。荀澜赞赏地看了一圈,去前院见了当初去寻赵云的使者,听他将一路经历细细说来。

听完之后,荀澜对寒玦说:“我去安置那一千人马,你和典韦一起照料下赵云吧,不要让他觉得冷落就行。”

寒玦道:“何必着急,徐晃不是去了么?”

荀澜摇摇头:“他们初来乍到,路上又一直没有吃饱,心中必然忐忑。”这时候,若是大鱼大肉犒劳他们,会引得本地兵卒不满;但若是一视同仁,又显示不出来豫州对他们的重视。

而且究其根源,这些人是追随赵云而来,而非他荀澜。

荀澜吩咐侍卫:“招待他们的东西要和普通兵卒一样。不过,你命人准备些猪羊,我要带去看望他们。”

乱世中,食物就是最好的笼络法子。虽然一次两次不管用,但至少得让兵卒们知道他们的上司是谁。

寒玦给他整了整发冠,漫不经心地问道:“这个赵子龙,是相当重要?”

那可不,凭借赵云的本领,无论放在什么位置上都让人放心。而且,赵云投靠的是仁义主公,对汉室一点都不愚忠。

荀澜莞尔一笑:,兴致勃勃地道:“少年将军,前途不可限量。”得到赵云,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啊!

“哦?”寒玦语气平淡地说:“那我把他搬到客房休息。”一楼的东厢房目前没有住人,被荀澜划分为了客房,里面还放着自行车。

“对了,把我的法器拿来。”用喇叭讲话,更能震慑得住他们。如此恩威并施,荀澜就不信兵卒们以后还能忽略他的存在,只专心效忠一人?

等荀澜回来的时候,正看到赵云和典韦在过招。两人没用兵器,皆赤手空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