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汉室式微,州牧在自己的地盘上反正没人管,所以荀澜肆无忌惮地利用起来了流量密码们。
比如在报纸上阐明天子的出身、年纪才八岁就被立为天子。如今连后宫都有了,大臣伏完的女儿已经入宫为贵人。既增加了报纸的趣味性,满足了百姓们围观皇室的八卦,也在潜移默化百姓的思想:看,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啊。既管不了董卓,也对天下的烂摊子无能为力。即位后不大赦天下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增加赋税!
到了晚上,有一些买到报纸的人特地在路灯下大声讨论报纸的内容。
还有的人,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朗诵起来了报纸上刊登的大儒文章。
有些百姓将自己的孩子带出来了,给孩子增长见识。见状,荀澜颇为欣慰。开头没有滑铁卢就好,接下来的发展应当不会偏了去。
报纸毋庸置疑对社会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光传播知识一项,就让后人受益无穷。
中国古代虽然很早就出现了报纸的雏形,但因为人们活字印刷容易磨损、制造大量的活字也很费劲儿,再加上从来没有人琢磨过大规模发行报纸,所以直到近代,报纸才流行开来。
雕版印刷出来的东西字体优美,保存了书法的风韵,且能反复使用许多年,所以在印刷书籍方面,荀澜都是用的雕版印刷术。而且,这时候书籍也不长,用雕版印刷的方式规模化生产,能够将前期雕版的成本压得极低。他已经命人雕版印刷了《三字经》、《千字文》、《左转》、《春秋》、《老子》、《庄子》、《道德经》等书,《孟子》、《吕氏春秋》、《离骚》等书籍还在雕版中,准备一经完成,就投入生产。
荀澜不计较前期投入的生产成本,鼓励更多的人读书、传播知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且从长远来看,书籍这块巨大市场,绝对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但报纸印刷一次就丧失了时效性,所以荀澜采用了活字的形式。现在的活字,都是用木头刻的。因为中国字库庞大,将日常使用的活字一整套刻完也大费周章。若不是荀澜是一州之主,又卖丹药积攒了巨资,怕是无法将这件投入巨大的事情给坚持下来。
“木质的活字磨损地快,”在和寒玦巡视完印刷坊后,荀澜觉得:“还是得用金属的活字才行。”
寒玦摇头,指出来这其中的难度:“铜刻字太麻烦费事,还容易失败。而且不像木刻,它很难做到所有的字都一般大小。以铜刻出所有常用字,一两年都无法完成。”
荀澜歪着脑袋想了想,适宜浇筑活字的金属合金,到哪里寻去?看来只得回去求助系统,好好查一下资料了。
回到楼阁,正好侍卫说曹操寄来的信到了,递上来了一个竹筒。荀澜刚要拆,寒玦就接了过来。先拿过来晃了晃没有利器,寒玦才将竹筒拆开,确认无异味无暗器后,才将其中的布帛拿出来。
自从荀澜成为州牧,寒玦和典韦等人在安全方面是越发注重了。
正如史记记载一般,到陈留之后,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已经募得五千人手,举“忠义”之旗,正在陈留操练士兵,打算秋收结束就联合各大诸侯进军洛阳,特意寄信来和荀澜约定时间。
荀澜摇了摇头:“曹操未免心急了些。”
北方的小米在十月才逐渐收获,等秋收囤好粮食,整肃兵马出发,起码得十一月份了。再加上路上各大诸侯拖拖拉拉,趁机扩张地盘、掳掠人口和粮食,荀澜掐指一算,可能真和史书记载一样,在明年的一月初才和董卓对垒。
寒玦说:“派去陈留的探子,过两日应当就传消息回来了。”
“嗯,看看曹操如今势力如何。”荀澜虽然答应着,却猜测多半和历史记载一样,曹操得到孝廉卫弘的资助,身旁此时已经聚集了夏侯渊、夏侯惇、曹洪、曹仁等猛将。
这些人从小就和曹操一起混,关系亲近得很,挖是挖不动的。
荀澜粗略盘点了下手中的良才猛将,恍然间发现自己逮着曹操薅了不少的人才。许褚、典韦、徐晃诸位猛将不说,荀攸、戏志才和郭嘉这些曹操最为倚重的谋臣,现下也都在颍川。想到郭嘉,荀澜特意找出来一张白纸当备忘录:“八月上旬的颍川快报,一定要多表达自己对郭嘉的求才若渴之情。”
对比曹魏,挖蜀汉和东吴的墙角就有点少了。
谁让这时候刘备和孙权都不成气候,刘备还在寄人篱下,投奔了他的同窗公孙瓒。算算孙权的年纪,还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子。
荀澜反思了一下,自己之前太懈怠了。就算孙权年纪小,那也有他父亲孙坚在招募部下啊。
他之前已命人去长沙太守孙坚的治所收集情报,如今也有些细细碎碎的消息传回来。程普、韩当两大东吴的元老已跟随在孙坚左右,就差另一大元老黄盖了。
不过,如今玉玺已经在他的手上。没有机会再得到玉玺的孙坚,还会萌生不一样的念头吗?毕竟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前期,孙坚可是唯一一个打得让董卓害怕的人。
考虑到明年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荀澜决定加快收集猛将的进度,立即分派出去了两拨人。
一波人去荆州零陵寻找黄盖,荀澜只查到黄盖祖父迁到此地居住,黄盖不知在何处做郡吏。
另一波人带着荀澜的求贤若渴令去豫章找诸葛玄,以求贤若渴之名先把诸葛亮一家给端过来。
十八路诸侯皆借讨伐之名扩充地盘。若是简单粗暴地圈地盘,荀澜觉得自己实力和名望尚不够,有损名声不说,还不一定能守住圈到的地。但他所驻乃是中原豫州,土地和人口众多,得预防他人的觊觎。
其一是孙坚,其二是袁术。
孙坚举兵后就带领长沙的手下北上,他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的治所宛城,又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一路补充人马和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