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荀澜打量着华佗的这个房间,不大的房间里满当当地放满了竹简和药材,屋子里有很重的药草味。榻上被褥叠得整整齐齐,在床头那搁着一沓黄麻纸,被针线细细密密地缝起来了书脊。

他扫了一眼,震惊地发现封皮上赫然写着“青囊经”三个大字,大大的杏仁眼里顿时闪烁起了渴望的光芒:想要……

见状,寒玦便先和华佗攀谈了起来,稍微掩饰了下荀澜的急迫。

但华佗显然也没什么心情聊天,他医术极佳,还没遇到过比自己更好的方子,直言不讳地问荀澜:“敢问从事,交换的条件是什么?”

荀澜替寒玦回答了,落落大方地说:“实不相瞒,我想要交换麻沸散的配方。”

华佗略一思忖,就干脆利率地点头了:“可行。”

这么容易就到手麻沸散的配方了?闻言,荀澜摸向怀里纸张的手顿了一下,甚至有种不切实际感。麻沸散,那是后世多少人惋惜失传的东西。搁在现代,分分钟申遗的那种。

然后,华佗就干脆利落地起身,翻找箱笥。从最里面拿出来了一竹简,又取出来一空白的竹简,用小刀在上面熟练地刻字。

荀澜和寒玦对视了一眼,寒玦无声地说:“居然有人比你还着急。”

显然,华佗是个急性子。补充了几味药材后,华佗将两块竹简并在一起,放在了桌子上:“这是麻沸散的配方,敬请拿去。”

麻沸散的价值和这金疮药方子一点都不等价。想着没必要占这种便宜,而且他相信华佗的品行,荀澜浅浅笑了一下。他从怀里摸出来了一小沓纸:“您是个性子爽利的,那我也不绕弯子了,请看。”

那纸张轻薄白皙,是正在热卖的颍川纸。华佗带着一丝疑惑拿过来,待看清了内容后,脸上的神色越来越凝重。

他将十几页纸一一看完,手都有点抖了。

荀澜大概明白他为何这么激动。因为这些书页,都是他照着系统提供的电子版《千金方》抄写下来的。平时遇到上门求药的人,拿不准是什么病症的时候,荀澜还会在《千金方》里找方子。

毕竟系统里面搜病症,再对症下药,消耗的积分太多。若是《千金方》里能找到,那一个积分都不用花费了。

《千金方》是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出自五百年后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之手。这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

行家一看那些方子就懂。而《千金方》不愧是被誉为百科全书的经典著作,里面光伤寒方就有十六种。他拿出来的这十几页,皆是伤寒方。华佗看着里面的内容,顿觉茅塞顿开,仿佛一些脑海中一些凝滞的地方被打通了。

华佗将纸页放回桌上,遗憾地摇了摇头:“是我捞了好处,不妥。”再看荀澜时,已经带上了深深的钦佩。今日能够看到这些书页,他已获益匪浅。华佗自认当世医术,自己认了第二,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认第一。那么,面前的书页是从何而来?

莫非也如城墙上法器所教习的内容一般……

他对少年的身份,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方才上楼的时候,有一个破绽。华佗想:一个丝毫没顾忌,让治中从事给自己殿后的人,必然不是凡人。而且少年身上没有佩剑,即使是随从探路,那也说不过去。

“您是?”华佗试探着问了一句:“莫非金疮药皆出自您手?”

“是,金疮药的方子可以给你写下来,但疗效没有我从家乡带来的好。”

“州牧前来,华佗多有得罪,实在是失礼。”华佗起身深深地行了一礼。

“是我隐瞒身份冒昧前来,元化何罪之有啊?”荀澜跪坐着还了一礼,见华佗已经猜到了,便直接承认了。

华佗献上了麻沸散的方子,并不是因为对方是州牧,而是因为药方。

荀澜让寒玦将竹简收起来,正色道:“今日前来,并非仅为麻沸散一事。我欲招募天下名医,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元化可愿助我?”

“佗才疏学浅,敢问州牧说的就救天下是何意?”华佗愣在了原地。

“在豫州的医馆你已经看到了吧。”荀澜见华佗点头,便继续道:“我猜你选择了来医馆效力,必是心中认可医馆的模式,对吗?”

“实不相瞒,我自十八岁出师,行走在乡里为人看病,见多了看不起病的医患。州牧义诊,实乃高义。”

荀澜被夸了面上也没有得色,反而忧虑道:“然而医师数量甚少,精于此道的人更少。”

“您办的医师学徒馆不收学费,还善心地教他们辨识草药和诵读医书,等这些学徒成长起来,阳翟必定不会缺少医师了。”华佗实话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