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出格的女官很快就会被抓到把柄的。

至于这种创新会不会被人攻讦,他都要在洛阳开天辟地搞人民公社了,还差这点变化么?

若是效果良好,便可在治下的州郡推行开来。荀澜的思路完全打开:

日后女官的婚事经过朝廷婚姻所的审批即可成亲,再不用父母媒妁之言。这样,许多不愿意成为家族联姻工具的聪颖女性,必然会积极投身到朝廷建设的事业中来……

他也可以逐渐废除盲婚哑嫁的制度,大大减少这个年代的婚姻悲剧。

而且东汉后期男女交往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从随和洒脱、不拘形迹,逐渐转向稳重谨慎,检点拘泥。得赶紧制止才行,不然过了几百年,什么“裹小脚”、“贞洁烈妇碑”等反人性、拖累社会进步的东西都要出现了。

“若是有男子不乐意与女子同为官员,那就让他到一边凉快去,腾出来的岗位越多越好。”荀澜一锤定音,敲定了女官这码事:“我们需要的是实干家,不要酸腐的儒生。”

众心腹自然没有一个是酸腐的儒生,都得令而去。

“对了,寒玦你一会儿亲自请蔡邕及其女文姬过来。”待安排了众人去做事,荀澜单独交代了寒玦:“这女官的统领,选蔡文姬方可服众。”

寒玦长眉一挑:“那个闻名京城的才女?”

“正是。”蔡文姬代表作是《胡笳十八拍》,这道题荀澜上学时候可是背诵默写过的。论东汉末年博学多才的才女,那必定是她了。

荀澜撑着下巴想:蔡文姬的父亲也是当世大儒,蔡文姬从小耳濡目染,亦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只是不知道管理政务的能力如何?

听说救命恩人有请,蔡邕父女无有不从。见礼后,蔡邕摸着胡须对寒玦道:“多亏了荀州牧提前派人将我们救走,否则我父女已葬身在火海之中。”

其实他和州牧只是几次书信往来,他受州牧之邀,在《颍川快报》上发表过几篇文章罢了。

没想到州牧一直惦记自己的安危,蔡邕叹道:“本来想立即和荀州牧道谢的,但城中救灾任务繁杂,老夫不好前去添乱,还请从事替我解释一番啊。”

两人客套了几句,蔡邕犹豫了片刻,不知道该不该问为何要携爱女同行。

像州牧那般出色的人,若是把文姬嫁给他,自己也算是了却一桩大事了。文姬在家中养到现在,迟迟未有婚配,就是因为他一直在精挑细选,尚未找到足以和女儿相配之人。

但听说荀州牧是修道之人,完全不近女色,多少说媒人都被州牧府给赶跑了,所以蔡邕心下有些拿不定主意。

仿佛看穿了父亲的顾虑般,蔡文姬朝着老父亲眨了眨眼睛,用口型说:“父亲,不用担心,我大概猜到缘故了。”

想到爱女正是貌美如花的年纪,受到自己的影响,对道家的荀澜颇为仰慕,蔡邕咽下了疑问:“请从事稍等,让小女梳洗一下,免得失了礼数。”

寒玦淡淡颔首,心里却莫名其妙的不舒服起来。方才荀澜的态度太坦荡,他不觉得有什么,但这蔡邕一脸要嫁女儿的表情是什么鬼?

西汉时女子可以和男子一起宴饮,这在社会上层和下层中都相当普遍,女子也可以单独会见男宾。东汉时受儒家的影响,虽然有了些顾忌,但不至于招致闲话。这也是荀澜敢直接将蔡邕父女请来的原因。

第101章

蔡邕的女儿名琰, 文姬是她的表字。

蔡文姬年方十八,个子在女子中算是佼佼者,梳着时下流行的双环灵蛇髻, 愈发显得高挑。她神情沉静, 竟有种和年纪不符合的御姐范, 和历史书上的插画完全不像。

荀澜和这对父女互相见礼,果然听到了系统的一连串的积分上涨提示, 这父女皆在特殊人才之列。

蔡文姬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荀澜, 见其态度谦和,举止落落大方, 谈吐不俗, 完全符合自己对道君的想象, 心下不由激动。

不过她向来冷静自制,脸上表露出分毫, 但目光还是忍不住落到荀澜的身上。她立在父亲的身后,听荀州牧邀请父亲出山,蔡邕愧疚地摆手道:“多谢州牧赏识, 但老夫年迈体弱,着实不堪重任呐。”

蔡邕历经官海沉浮, 多年不得志,在去年因为名气被董卓强制征召为官,因为家人的命令不得不从。但听命于董卓,简直是他人生不堪回首的污点, 早已对做官心如死灰。

所以尽管十分欣赏荀澜,蔡邕还是拒绝了:“何况邕因事董贼, 早已无颜面对昔日官场同僚, 让州牧失望了, 还请您恕罪。”

荀澜听后也没有失望,蔡邕都快六十了,精力有限,逼着人做官也不好,何况蔡邕政治才华也就那样,他是个文学家、思想家,才能应当发挥在别的方面。

所以荀澜笑道:“如今洛阳人心浮动,需要有名望的人站出来救灾救难,安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