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荀澜落完了最后一笔,满意地抖了抖纸:“我就不信了,明天还给我干巴巴这么回?”

却说董卓死后,他的部下人心溃散,很快就被早有准备的王允冲散了,部下四处逃窜,只有徐荣还带着自己的兵马顽强抵抗。王允联合了上党郡的张扬、伐董的孙坚,死死压制住他。

凉州的其余将领们见董卓已死,不敢和朝廷对上,纷纷找熟识的官吏说人情,希望王允看在自己态度良好的份上,被放过一马。

但王允扬言要把所有的凉州人都杀光,为洛阳的百姓报仇,李傕等董卓旧部向王允求饶,却被王允毫不客气地回绝了。

凉州的大将们商量了一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不如分散带兵西去,朝廷也鞭长莫及。”

“是啊,等不及牛辅带讨伐白波军的三万人回来了,等他们杀了徐荣,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了。”两个月前白波军声势浩大,威胁到了长安,董卓就听从王允的建议,让女婿牛辅讨伐他们,是以长安城中西凉兵卒的军力大大被削减。

王允隐忍已久,现下以雷霆手腕压制凉州军阀,报复的心早就耐不住了。加之洛阳和长安的百姓苦董卓久矣,百姓主动加入了朝廷军的行列,人数大大超过了西凉军。

西凉军就像是过街的老鼠一样,被人人喊打。

他们收拾行李,打算带着亲部出城,对于未来——前途渺茫,众人也不知道何去何从。

这时颍川名士司马徽掐着时机游说李傕等凉州将领:“王允虚与委蛇董太师已久,对凉州军早就想除之而后快。此人心机深沉,先前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必定想大肆报复,您这逃窜出去,被朝廷军追上是早晚的事啊。”

他力劝凉州的几个大将去投奔豫州牧荀澜,并指出:“您昔日的同僚吕布、李儒都能得到重用,凭借将军的本事,又带有这么多的兵卒,难道求贤若渴豫州牧会拒绝您吗?而且这天下,能够做到无视朝廷诏令的,也就只有荀州牧、袁绍两人。”

不必他说,众人也知道被董卓屠杀了满门的袁绍是不会收留他们的。袁绍恨西凉军入骨,他所在的郡县,普通的西凉百姓都会被驱赶。

人心惶惶之际,听说有新出路,几个将领都踟蹰了。

有的凉州将领比如樊稠,身旁剩下的亲兵不足五百,听司马徽这么说,立即就心动了。谁也不想带这么些人回西凉,西凉贫穷又荒芜,哪里有繁华中原好?

历史上董卓死后,凉州军心溃散、打算四散而逃。而贾诩鼓动李傕等凉州将领联合起来,要向长安朝廷讨个说法,为董卓复仇,之后李傕、郭汜聚合兵马十万多人,联合樊稠等人会合攻陷长安,祸害了无数的百姓,后又劫持汉献帝和文武百官,把持朝政。

如今生事的“毒士”贾诩被荀澜安排在了洛阳,另派口才和贾诩不相上下的司马徽前去游说西凉这些极容易被煽动的将军们。

很快,三万西凉兵卒东进。

凉州的将领们知道荀澜是守信之人,得到他的承诺后,不顾追随自己的兵卒,将军权交出,自己则去阳翟过上了享乐的日子。

荀澜命大将许褚和甘宁携带五千铁甲军接手了西凉兵卒。

为了尽快收纳人心,将这些成分复杂的兵卒收为己用,荀澜承诺:“只要杀够十个黄巾贼,就能换十亩河内郡的良田,且永不赋税。”

“君子一诺,胜似千金。”荀州牧名声震动天下,兵卒们早有耳闻。虽然许多人都不识字,但这时候娱乐甚少,每一期报纸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兵卒们被荀澜所激励,在之后的两年内,这批被收编的军队和上党郡的张扬的、北方的匈奴联合一起,大破白波军、黑山军两支实力强大的黄巾贼。

而荀澜也信守承诺,分河内郡的良田给兵卒们。

至于这其中受到的阻力——其实并没有很多,兵卒们对自己能分配到的田地堪称如饥似渴、在许褚和甘宁的带领下如狼似虎地扑到了河内郡,盯着丈量土地,让当地的豪强们瑟瑟发抖。

在豫州官员们的监督下,河内郡的土地丈量和分发顺利地进行,连速度都比别的州郡快许多。

荀澜忍不住感慨:“果然群众的力量是最大的,有一大堆人在旁盯着,谁也不敢偷奸耍滑啊。”

第113章

时任南匈奴大单于的寒玦将部分族人迁至上党郡、河东郡, 南下与汉人混居。这两处被黄巾贼洗劫了几年后,被迫流亡的人不计其数、大片大片的良田被荒废,正亟需人重新开垦。

大部分的匈奴人依旧留在了西河郡、朔方郡等郡县所在的河套平原, 那边膏壤沃野, 适宜田牧, 也是他们生活了几百年的地方,唯一的不足是时常受到北匈奴、乌桓、鲜卑等部族的骚扰和劫掠。

但他们多年前就迁徙至此处,也习惯了协助大汉抵御敌人的侵袭。在部分族人南迁后,可以供牛羊畜牧的草场广阔了许多, 在新任单于严明律法下,摩擦也少了,日子比以前要好过许多。

自从昔年呼韩邪单于率领部众归附东汉王朝以来,东汉朝廷就让他们在河套平原附近生活, 同大汉的戍边兵卒一起, 抵御北匈奴、乌桓、鲜卑等胡人的侵略。

作为回报,东汉会每年给他们粮食、丝帛等物资,笼络人心。南匈奴则接受东汉匈奴中郎将的监督, 同汉人将领一起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