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戏志才亦看到了其中的益处,他带头养蚕务桑,设专职锦官,专门调拨蜀锦,将蜀锦拔高到了益州之光的高度。此外,他还引进了土豆、红薯等高产的作物,在益州推广开来。赵云则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一直严肃益州官场之风。在这样的努力下,不到两年,益州就恢复了元气。蜀锦的生意蒸蒸日上,解决了数万女郎的生计问题。

很快,貂蝉被荀澜提拔为益州的高级佐官之一。她带着一支女子军队来到益州,成立了女子纺织学院,上午教授女红,下午教授文史、数学等知识。

后世记载,蜀锦的发展,不但为益州换回来了大量的粮食和钱币,还明显提高了当地女子的地位。野史记载,益州招赘之风盛行,就是因为纺织厂女工不但待遇好、还社会地位高,在官府的支持下招赘夫婿、照料家里,使得这一风气延绵了千年。

至于长安和凉州,荀澜一直没有出兵,他专注治下的州郡发展,西凉的马腾、韩遂,辽东太守公孙度以及远在西北长安的天子刘协亦不敢招惹有压倒性兵力和武器优势的荀澜,彼此相安无事了很久。

荀澜进一步加大了报纸的发行量,甚至遵循着价格歧视和细分市场的原理,推出了面对不同群体的各色报纸和刊物。

有《中原日报》、《中原经济报》、《中原娱乐报》、《中原医学报》、《中原农报》、《中原王劝学指南》、《算数》等。有了报纸这样的传播信息的快捷媒体,以前那种口口相传的落后方式自然比不过。长安朝廷数次大规模散播谣言,荀澜只要在规模化发行的《中原日报》上辟谣,所有的谣言就不攻自破。

而且出于政治的考量,他也在报纸上潜移默化百姓的三观。不出几载,中原百姓只知中原王荀澜乃是太上老君派来拯救黎民的仙道,是世人救苦救难的大恩人。少年人在教材上学到的都是汉室昏聩无能,致使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若非荀澜力挽狂澜,拯救世人,百姓早已流离失所。

配合如今百姓过的有滋有味小日子,分外有说服力。

而凉州和长安的人才们,也知道拘束在方寸之间,已被外面飞速发展的世界抛弃,有才华的人纷纷前往洛阳参加考试。文武百官们一边痛骂荀澜,另一边却悄悄地安排自家子女前往洛阳求学。

公元两百零一年,在荀澜三十岁时,他派大军“迎”天子刘协回到洛阳。此时的洛阳百姓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天子的敬畏,反而像看稀罕物一样对着天子的銮驾指指点点:

“就是他的父亲卖官,还任用暴戾的宦官,才给了贼子张角可乘之机。”

“这不就是一个青涩的小子么,也是一个鼻子两个眼,和我们寻常百姓没什么不同。”

“本来就没什么不一样啊,这世间会仙术的只有我王!”

刘协见百姓无一跪拜,狠狠叹了口气:“难道中原再无忠君爱国之人?”随即想到若是这些人都忠君爱国的话,就不会听从荀澜的命令,攻破了长安,强制将他掳来洛阳。

想到在战中死去的皇甫嵩等将军,再想到一听荀澜大军压境就叛变的大量朝臣,刘协抱紧了自己的胳膊。

刘协抵达洛阳的第二天,戏志才、郭嘉等人联名上书,劝刘协把帝位让给中原王荀澜。郭嘉还派吕布雄赳赳气昂昂去刘协那走了一遭。

吕布带上方天画戟,凶神恶煞地走了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