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页

等白贵离场之际, 终于有人耐不住好奇心发问。

此时是太学讲会之时,明面上并不分什么地位高低, 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大唐的风气开放, 不太可能因言获罪。再者……宰相肚里能撑船, 白贵不是气量小的宰辅,所以即使开口虽稍显冒犯, 但后患并不严重。

“理应当真!”

白贵气定神闲,神色淡然,开口回道。

理应?

众人揣测白贵这句话的含义。

遂即明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 按照固定计划, 白贵会卸去宰相之位。但如果情形有变, 这理应二字就不会成立, 那么就会仍然宰执下去。

更简单一些,话外音就是警告一些人, 本相想安安稳稳的卸去宰相之职,但要是有一些不长眼的人,连这点时间都等不及, 乱搞事情,那么他也不会客气, 多担任一段时间,让一些不知趣的人死心。

而这些“不知趣的人”, 有可能是搞事的朝官、皇帝、太后等等。都有一定的可能,毕竟谁都会觊觎这至高无上的权力。

一句简单的话, 尽显权臣风采!

“太上皇不贤,三下江南,以致外患内忧。是时突厥来袭,国朝难测,天子耽于游乐,幸得白公挽大厦之将倾,拯生民于水火之中……”

“白公宰天下十四余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天唐阔于四夷,南诏、吐博、波斯、东瀛、西域诸国皆降服而拜,万国来朝。百姓纳于寰宇, 色目、昆仑(奴)、西夷、柔然之民趋而从之,以唐人自视,外喜于色……”

“如今白公意致仕返于田园,是弃万民之所愿!”

“还请白公三思之!”

忽然,一个高冠博带的士子出列,对白贵施礼后,朗声言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