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出自《大学》,原句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得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看到题目的一瞬,柳贺不由长叹一口气,张居正不愧是大明第一改革家,其他乡试会试程文都是孔孟之道圣人之理,他上来第一句便是生财。
《大学》此句可谓理想中的财恒足的状态,然而眼下大明朝的财政可谓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这里的寡与众说的不是人数,而是使用量。
张居正走的是实干路线,他当然不希望考生破一个“天下未尝无财”也,这句屁话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样,道理人人都懂,关键在一个“道”字。
柳贺闭眼沉思了片刻,此时考场中极为安静,想必其他考生也在思索破题之法。
这个“道”字,可以从财的来源与生财的方法上来讲,但他破的内容也不能脱离《大学》原义,此时毕竟是会试考场,柳贺下笔时也略谨慎了一些。
但事实上,会试写出的文章未必会比他平日的文章更好,能进入会试考场的,多数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会试只需将平日所学尽情发挥,考出的名次便不会差到哪里去。
若是脑中思虑过多,反倒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挥。
柳贺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在稿纸上写下“夫财生于勤而匮于移也”一句,这便是他的破题了。
破题之句写完,之后承题起讲等句柳贺心中也有了想法,不过眼下考试时间还很充足,慢慢写就是。
柳贺心态上是很放松的,时间充足,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写文章,当然,会试三场,文章还是能早些写完为妙,毕竟天气寒冷,在这逼仄的号房里要度过好几日,之后他的状态绝对不会比现在更好。
想及此处,柳贺又将文章后半在稿纸上写完,自乡试之后他就养成了先在稿纸上写之后再誊抄的习惯,以往是写一篇誊一篇,现在是将所有题目写完再统一誊抄,不然到了黄昏给烛时他还未写完草卷,那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一篇文章写完,柳贺搓了搓手,再去看下一道题。
此时他不由怀念起了在江南贡院时的舒爽,京城这天气着实磨人,即便今日出了太阳,依然有风透着雨帘卷进来钻进他脖子里。
科考之事当真不是那么容易,他需要空调和暖气来拯救一下。
第二题出自《论语》,为“先进于礼乐”一句,孔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于先进。
柳贺眉头微微蹙起,他将笔放下,开始思考起这道题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