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150 突发事件

毛弼听了简直绝倒,在这大明朝,能活到八十已经是高寿中的高寿了。

然而,就在毛弼九十七岁那年,毛澄中了举,等毛弼一百零四岁那年,毛澄中了状元,家中既有状元又有人瑞,大明朝仅此一例,毛弼也因此被天子封了官。

……

扬州府一地文教一向发达,大名鼎鼎的泰州学派就是发源于此。

不过与柳贺少时在通济社学读书的经历相似,扬州各地的社学生源同样参差不齐,他去社学查

看时,许多学童连《千字文》都未背下来,学四书五经的只有一小半。

寒门难出贵子,大明已经有之。

虽历年会试都有寒门进士的佳话,但真正出身普通百姓家的进士少之又少,柳贺相熟的进士中,只有罗万化算是真正的贫家出身。

学童们固然有天赋的差异,但蒙师的指导同样十分重要,柳贺来之后不久就给各县社学的蒙师提升了待遇,虽说馆师的资金通常由各村、里甲筹集,但朝廷拨款也非没有先例。

柳贺自己能顺利踏上读书一途,全赖孙夫子愿意收他,如孙夫子这般倾心授课的馆师往往过得艰难,但眼下如孙夫子这般的蒙师已经十分难得了。

“八月乡试,大宗师那边若是有要我扬州府助力之处,我等当倾力而为。”

对于柳贺的要求,各州、县官员未有不从。

二月时,各州、县都要组织县试,到四月时,府考即要举行。

府考之前,柳贺特意要来了扬州府历年的府试录,又询问了府学教授此前谢知府组织府试的情形,柳贺此前已对谢知府的节操有了充分的了解,看到去年府试的情形时,柳贺还是忍不住沉默了一下。

只能说,幸亏今年八月乡试时谢知府已经走人,否则见了乡试所录的扬州籍举人数,谢知府恐怕也会羞愤难当。

府试的具体安排,柳贺只需参照以往就行,但出题还是要柳贺来出的。

柳贺自己考过府试,也当过会试同考官,出几道题目自然不在话下,但府考眼下还未至,他却已收到了本县士绅、豪强甚至外地官员的条子。

这些人不敢大大方方地请柳贺在府试中将他们的子侄给录了,但总会隐晦地请柳贺帮忙照顾一二。

柳贺当年府试时,也曾听过知府大人偏向本府大族的传闻,不过当时的府试案首是姜士昌,对他的才学,柳贺是很服气的,因而他倒没有觉得知府偏袒于谁。

不过他猜,当时的唐知府恐怕也烦恼不已。

为官之前,官员们都以为自己能大声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句,可惜实操中才发现,官场远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科考这件事上柳贺就有深刻的体会——他要是快快乐乐把张敬修给录了,现在不还在干着他的日讲官清翰林吗?在詹事府的官位恐怕还能再升一级。

而到了地方上,不录这件事比在京城还难。

他不录张敬修,也就是遇上了张居正这个座师,若是遇上旁人,大不了继续在翰林院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