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第 132 章

于是这一年,薛家既要嫁女,又要娶媳妇,别提多忙碌了。到是荣国府这边,虽然也要嫁女,但薛家替贾家出了三十抬嫁妆,凤姐儿又开了库房将贾母她婆婆,贾赦他祖母嫁妆里的家俱抬出来让人精心收拾一回,剩下的东西也就不需要花太多心思了。

将这套家俱抬出来的时候,凤姐儿还美其名曰的说是蹭福气。

先老太太有福气,不光长寿还儿孙满堂,你是她嫡系子孙,定会保佑你的。

迎春虽然性子不咋的,但她也不是傻子,荣国府什么家底前几年跟着探春管家的时候,她虽然没怎么上心却也知道几分。这会儿有这么一套家俱在,又有三十抬嫁妆打底,回头再在库房里挑几件古董...也很体面了。

虽说是以侧妃的身份嫁到北静王府,但这门亲事在迎春看来也不算低就了。而且迎春想着北静王和宝玉有些交情,荣国府和北静王府也是有来有往,嫁过去了,日子应该不会太难过。

虽是侧妃,却也不能穿大红,加上她不是薛宝钗有诰命大裳,所以嫁衣什么的就得自己一针一线的绣起来。

宝钗原本就长袖善舞,如今更是如此。待嫁的这些日子,宝钗每日都要去大房给贾赦夫妇晨昏定醒,隔三差五再送些点心瓜果或是自己做的针线,可是孝心。

开始的时候,宝钗过来请安还会拉上探春和迎春,后来...就她自己了。

因着走动的勤,贾赦那样的人还对宝钗多了几分父爱,然后瞧着迎春就更看不顺眼了。

认来的闺女都知道给你老子请安,你个亲生的,这些年请安的次数都能数出来,你也好意思?总之就是宝钗踩着迎春显了一回孝心。

这些事情都是紫鹃学给黛玉和林珝听的,林珝啧啧冷笑,连点评的心思都没有。黛玉却是轻轻的叹了回气,却不知道是替谁叹的。

黛玉每隔几日便会让紫鹃往荣国府给贾母送些瓜果点心,有时候她自己也会走一趟。于是荣国府那边的消息八卦都瞒不住她们,只是越听越觉得荣国府的走向有些迷。

探春成了最孝顺的孙女,每日都在贾母跟前尽孝。湘云她叔父回京了后,湘云也被接回了史家。贾母膝下空虚,正好探春添补了进去。可惜探春虽什么都没说,但贾母却不是傻子,自是知道探春这么殷勤所谓何事。

无外乎亲事和嫁妆罢了。

贾母揣着明白装糊涂,只想自己乐呵。探春见贾母这个样子,最终还是寻了赵姨娘。

赵姨娘对这个女儿还是上心的,只是一时没看到结果就是了。

薛家已经在收拾自家的宅子了,不出意外的话,等宝钗三朝回门后,薛家便会搬出荣国府。

都住了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要搬呢,真是因为不好在亲戚家里娶媳妇吗?

啧,都能在亲戚家里嫁闺女了,又怎么会不好意思在亲戚家里娶媳妇?

说来说去,还是宝钗的意思。

她想从荣国府出嫁,想借着这门花银子认来的干亲提高她的身份,但实际上宝钗又觉得荣国府不行了,没落了。除了架子没倒外,什么都没了。

怕薛家将来走晚了,再成了她的累赘。这才借着薛蝌成亲的理由搬出去。

好吧,主要是她是荣国府大房的义女,二房的内外甥女,从荣国府出嫁总是能找到合宜的理由。宝琴一个薛家二房的姑娘,她不回自家发嫁,好意思留在荣国府吗?

宝钗私心里不想让宝琴从荣国府出嫁就是了。

说起宝琴,就不得不提一提邢家。邢家太穷了,都没办法给邢岫烟凑出一副嫁妆来,好在薛蝌早就知道邢家的情况对这种窘事很能接受。

借着给宝钗和宝琴置办嫁妆的便利,薛蝌也给未过门的邢岫烟置办了份差不多的。

反正都是要抬到薛家的,面子好看了,里子也没亏到就是了。

薛蝌给老婆和妹妹置办嫁妆的时候,宝钗的诰命也下来了。

拿着写了正三品诰命的圣旨,宝钗激动得手指微颤。

她姨妈算计了一辈子,至今还是五品。不光她姨妈,东府的夏金桂,大舅家的凤姐儿不都是五品。

她才十七.八岁就已经是三品诰命了,纵使以后再没有进步,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薛姨妈比宝钗还激动呢。

她原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姐姐嫁到了荣国府,她却奉父母之命下嫁薛家,成了一介商人妇。回京这么多年,她从不曾联系过旧时闺阁姐妹,不就是因为其他的小姐妹们都嫁到了门当户对的人家,只有她不光嫁给了商人,还成了寡妇。

皇商?

不过是名头好听些罢了。

如今她的女儿一出嫁就是三品诰命,薛姨妈终于有种扬眉吐气之感。

想到前日女儿对她说的话,薛姨妈更觉日子有盼头了。

宝钗跟薛姨妈说了什么?

她说薛家有钱,孙绍祖有爵位,如今朝/廷双线作战,正是用人之际,等她嫁过去,再与孙绍祖商量一回,届时由薛家出钱帮孙绍祖打点份实缺,而孙绍祖则需要带着薛蟠去建立功业。

薛蟠不是做生意的料子,但他未来妹夫却是个弓马娴熟的指挥,跟着妹夫去战场,也不需要拼杀在前就能‘捡’到战功,何乐而不为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人都死在了战场上,捡份战功岂不是两全其美?

自古以来,女子想要日子过得好,除了要自己努力外,还要有个好娘家,嫁个好夫家,生个好儿子。而女子想要在夫家站稳脚跟,娘家至关重要。

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这一次,只要‘捡’个七品回来,薛姨妈就再不是商人妇,而是七品武将的母亲孺人了。从此后,薛家便改换门庭,彻底成了官宦人家。

好家伙,这还没嫁过去,宝钗就已经想到了改换门庭的捷径了。只是这个‘捡’字,多少有些奸商本色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启恒帝那边得了林珝的《黄花烙》,便让人排了戏,之后大江南北的各处传唱,又特意派了无数人去青州动摇沐辉大军的军心。

之后又与太上皇商议了一回,从皇家暗卫里挑了个十三四岁,长相清俊的少年出来冒充当年珉王爷的遗腹子。

最让林珝都大叹佩服的是启恒帝还让人策反了沐辉身边的一个小姬妾,那姬妾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刺沐辉,还说出了她的‘身世’。

她就是真郡主的女儿,她就是来讨回公道的。听到这话的众人都是一惊,纷纷用惊疑的眼神打量脸色铁青的沐辉。

现场一片哗然,打了沐辉一个措手不及。随后启恒帝又派人去策反其军中的中层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