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 172 章

至于探春的男人...是个性情有些糙的爷们。

不会打老婆,也不会管老婆怎么管家,怎么花钱,甚至都不介意探春像其他女人那般接济娘家,但他也不会什么诗呀词呀的。

虽然识字却没什么文采。探春嫁过去前,家中唯一的书就是一本翻得快要飞页的老黄历。

看到月亮的时候,探春会想赋诗一首,这男人想的则是天黑了,可以睡老婆了。

看到花儿的时候,探春会停下来,摘上一束放在瓶子里装点屋子,这男人只会大脚一踩着从花儿上面走过。

探春喜欢写字练书法,这男人却觉得探春的字已经写得挺好了,不用经常练了。探春一天至少要换三回衣裳,这男人三天换一回衣裳……总之就是一个跟探春完全不搭的粗人。

可粗人有房有地,还有铺子。

探春从来没想到她有一天会因为这种条件嫁人,在婚事定下来前她还需要靠自己的容貌从一干村姑和小地主家的女儿手里抢下这门亲事。

哭笑不得,又让探春有些难过。

这些想法,探春谁都没说。到了这一步还再想那些有的没的,那已经不单单是无病呻/吟那点事了。

关外不及关内富裕,这里的环境也相对恶劣些。人少,动那些歪歪绕绕心思的人就少。所以探春的男人对于自家丈母娘在嫁了女儿后又给自己寻了一门亲事嫁了的事,并未放在心上,也没觉得丢了什么脸面。

赵姨娘嫁的是一家小酒楼客栈的掌柜,不忙的时候她就呆在后院消磨时间,酒楼忙起来的时候,赵姨娘也会去帮帮忙。酒楼这边的伙食好,每天都能看见流水。那掌柜的早年死了老婆,原本还有一个闺女的,可惜他闺女难产死了,最后就只剩下了他一个。老婆没的时候,掌柜的到是又续了一房媳妇,可惜他续的那门媳妇最后还跟一个收皮货的商客跑了。

本来人家掌柜的也不想要赵姨娘,可奈何赵姨娘就是有本事让这掌柜的不光娶了赵姨娘,还接纳了贾环呢。

徐娘半老的赵姨娘,身上就有一股子让人欲摆不能的味道。哪怕她踩着门坎子吐瓜子皮,都叫那掌柜的稀罕,更别提赵姨娘原也不丑就是了。

最绝的是,赵姨娘还给贾环改了姓氏,从此随了那掌柜的姓。于是哪怕这儿子不是亲生的,可爱屋及乌的掌柜也对贾环多了几分情份。

也不是没人跟那掌柜的说些什么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话,可最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这男人要是鬼迷心窍了,那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的。

←_←

贾环嘴甜,心眼也不少,掌柜的开始是看着赵姨娘的面上待贾环好,后来被贾环一声一声的爹给叫迷糊了,到也试着去给贾环当爹。一家三口相处起来,倒比曾经和贾政在一处时更像亲的。不过和赵姨娘这边的情况相比,贾兰母子的日子过得就有些个小分歧了。

李纨有私房银子,娘俩的日子自是不愁的。再加上罗宁按着黛玉的意思将之前在关外买的庄子分了。

一个大庄子分成了四部分,分别给了宝玉,贾环,探春和贾兰。

另一个大庄子也分成了四部分,但现在却仍旧全部都由林家管着,准备等巧姐儿出嫁前再分给他们这一房。

也因此,被分了小庄子的李纨母子,日子过得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这母子二人到了关外却生份了不少。

赵姨娘和探春先后嫁人时,也不是没人给李纨说煤。

李纨三十多岁,十几岁就在贾家守寡,如今儿子都十来岁了,便是再嫁也是情有可源。可贾兰却不同意他娘再嫁,理由都是因为李纨是节妇,所以他们的日子才比别房要好云云。

儿子不同意,李纨又没赵姨娘脸皮厚,只是心里多少有些说不出来的难过。

她倒不是非要嫁人,也不是多想再嫁,她只是难过她儿子的态度。

然而她一个女人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大了,自然也不想跟儿子为了这种事就生份的。让人知道了生份原由,她这张脸又要往哪放。

不过心里存了这么一股子怨气,之后婆媳关系不好什么的,肯定也有这个事的原因就是了。

暂不说后话,只说林珝一行人到达关外的时候,好巧不巧,包的就是那掌柜的酒楼客栈。

一直到住下来了,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林珝才看到赵姨娘和贾环二人。

贾环跟着那掌柜的学做帐,林珝他们下晌过来的时候,贾环正好去粮铺结帐去了。赵姨娘...在午睡。

这会儿林珝等人聚在一楼大堂准备尝一尝关外美食,普一抬头就看见站在柜台里扒拉算盘珠子的贾环,以及倚在柜台处跟掌柜的说话的赵姨娘。

赵姨娘一会嫌弃儿子算个小帐也要打一遍算盘,一会儿又跟掌柜的说布行都没有看得上眼的料子。掌柜的说今天包场的贵客里有女眷,衣料都不错,看看能不能帮赵姨娘换一两块回来裁衣裳。然后赵姨娘就说好东西她见得多了,眼皮子可没那么浅,叫掌柜别折腾了。然后贾环在一旁就接了一句,娘没大红的衣裳……

这三人站在一起就是一家三口的感觉,竟让人完全想不到还有贾政什么事。

林珝这一行人里,不少都是这娘俩的熟人。

贾敬,叶嬷嬷以及林珝……

一转头看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面孔陆续出现在这里的时候,赵姨娘母子都懵了。

转念间想到了什么后,赵姨娘和贾环连忙跑过来给林珝行叩拜大礼,并且口唤‘公主金安!’

掌柜的和一旁的伙计愣了下,也三步并两步的过来行礼,弄得林珝都有些反应慢了半拍。

好歹也是熟人,不用这么客气吧。

让几人起来,又说了一句微服出访,莫要声张的话,林珝才唤了赵姨娘和贾环去说话。

贾环起来后,还给贾敬行了一礼,之后才跟着林珝去一边说话。

探春嫁的也不远,就是县城下面的一个村子里,步行一个多时辰就能到。

“……养了十来几匹好马,还有不少只羊。家里的田也多,种都种不过来。她女婿是个能干的,探丫头的日子也富足。”赵姨娘对林珝笑,“这里不似京城的规矩大,这边是成了亲的就都分出去单过。探丫头的女婿是老五,上面还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好大一家子人,如今就只有一个弟弟和那个最小的妹妹跟着老娘过,其他的儿女分出去单过的单过,嫁人的嫁人,只年节的时候要回老宅子。那个最小的儿子要给父母养老,将来老宅的一切就都是小儿子的。”

林珝想了想,点头说道:“如此,到也公平。”

“公不公平的,这些年咱们还见得少了。要我说,儿女多了就赶紧分家,省得这事那事连累一家子老小跟着受难。当初老太太要是将两房分开,也许情况比现在还强些。”

“那如何能一样,赵姨忘了爵位了?”因赵姨娘已经改嫁,所以林珝也没唤她姨娘,而是唤了赵姨,“父母将大的分出去,也是放心他们能将日子过得好。未尝没有担心大的叫小的受了委屈。一地一俗罢了。”

荣国府的爵位是大房贾赦的继承的,再怎么分家也不可能将贾赦分出去。更何况贾母也担心儿子儿媳靠不住,这才弄了个平衡局面。

大房名正言顺,贾母就用孝道压着。二房没有爵位,她就用宠爱抬着。

二房出于某种私心,可劲的巴结孝顺贾母,在二房的映衬下,大房有再多的不满,也只得憋着。

不憋着,那就是大不孝。

林珝心下摇头,暗忖了一句:贾家娶媳妇的眼光,真特么独道!

.

又跟赵姨娘和贾环说了一回话,林珝也没拦着赵姨娘派人去寻探春的举动。不过现在天都黑下来了,探春便是知道了消息也要等到明日早饭后才会过来。

赵姨娘和贾环除了跟林珝说起了探春,也说了一回宝玉。

抄家后宝玉也是吃了老大的苦头了。然别人是来关外定居的,他却是流放在关外,境遇自是也不一样。

加之在荣国府的时候,宝玉也没修下好人缘,庶出这一支除了探春多少还顾念一回情份外,赵姨娘和贾环都或多或少的巴不得看宝玉落难的一幕。后来发现即便到了关外,宝玉的性子也没大改,探春也渐渐的再不怎么搭理宝玉了。

而嫡出长房那一支,他寡嫂原就是个面上温热,心里冷漠的。当初在荣国府的时候,贾兰明明是嫡长孙,可却活成了隐形人,在府里也是样样都不及宝玉优容。李纨心里压着诸多不满,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发出来。所以说,别说帮衬宝玉了,没落井下石就已经是李纨犯懒了。

贾兰对宝玉这叔叔也没多少感情。到了这里后,就更生份了。

相较于宝玉,贾兰跟贾环更熟悉些。虽然贾环改名换姓了,可贾兰有时间的时候也会来找贾环玩。

不过相较于已经积极准备接手继父酒楼客栈的贾环,目前贾兰还没有找到生活的目标。

荣国府被抄家前,贾兰想的都是科举出仕,给他娘请诰命。等荣国府被抄了,他们叔侄也不得前程了,贾兰还真就不知道他能干什么。

当然了,这也是李纨有私房嫁妆银子还有林家分出去的小庄子,让贾兰母子生活无忧。但凡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贾兰也不会像现在这般‘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