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书从哪来?
罗宁以林家的名义买了一批回来,又招了一群书生抄了一批。将图书馆立起来后,罗宁又让人在图书馆外面留下了可以随意抄书以及随时接受社会各界捐书的牌子。
图书馆这边按以前的惯例仍是从养生堂那边摇人过来出工,不过工钱却没有。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罗宁直接让养生堂那边的人在图书馆这里支一个茶水摊子和卖笔墨纸砚的柜台。
如此这般安排完,这边的事情也就结束了。
林珝没让林家下人都上她的玲珑洞府,而是拿出杨笺最早时送她的雕花玉碗,不光让所有林家下人坐那个出行,还让他们将行李家什马匹宠物都放在上面,之后又请黛玉,林如海以及罗宁等亲近之人上了玲珑洞府。
最后才收起地上的白玉楼梯,一前一后的朝着通州府飞去。
因为没想到黛玉他们会这么早就到了,通州府这边都没有准备,上一任知府也才刚刚带着一家老小搬出衙门后宅。
通州离京城极近,这里的知府府衙也修得比旁处众观。在府衙后宅逛了一回,发现连花园都有后,罗宁等人便决定不买宅子了。
一是未必能买得到称心如意的宅子,二一个也是通州这边的物价房价跟京城不相上下,高得离谱。他们家没必要花大价钱买个环境还不如府衙后宅的房子。
至于说担心黛玉暴露了身份什么的...那年启恒帝被杨笺赶出来的时候,这个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
黛玉女儿身的秘密以及启恒帝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秘密……
当然了,虽然秘密不在是秘密,但也不能做得太明目张胆了。
林珝跟着林家住在一块呢,所以就算是住在府衙后宅,整个后宅也可以只有林家人进出居住,将门禁守得死死的。
而且有林珝在,一般人想要从前衙进入后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因现在就职时间还有些早,于是留下林家下人打扫布置后宅,林珝又带着黛玉和罗宁林如海回了京城。
先在京城小住几日,过几天再回通州也使得。
因林家祠堂立在京城林府,所以林如海一家三口每年除夕的时候都会回京城祭祖。只是每次祭完祖就再坐着传送阵离开,也没怎么在府里逗留。
若说逗留,也就那年巧姐儿成亲那会儿,罗宁和林如海在京城呆的时间久了些。
当时巧姐儿的嫁妆都已经备齐了,而且也早就出了贾母的孝期,成亲的日子定下来后,罗宁得了消息便坐传送阵回来了。
也算是头一回帮古人张罗婚事,罗宁请了最知这些礼仪规矩的知事嬷嬷家来,那嬷嬷怎么说她这边就怎么安排。从定下日子得到消息,一直到巧姐儿出阁回门,罗宁都在京城。
因罗宁在京城那边呆的时间够久,加之黛玉这边又没什么事情,于是林如海没多久也追了过来。
因有林如海和罗宁出面帮着平儿一道安排巧姐儿的亲事,又让巧姐儿在婆家那边极有体面。
巧姐儿婚后过得极为幸福,不光与女婿感情处得极好,
这几年还陆续生了两个儿子。巧姐儿听了罗宁的建议,孩子生下来后便将孩子都交给她婆婆帮忙带着。
她婆婆是个明事理的,再加上有了年纪,又有孩子牵扯精力,不光痛快交了管家权,还不怎么管巧姐儿和她女婿的事。这样的生活环境,自是省了许多婆媳矛盾。
至于说孩子跟生母亲不亲?
这个时代,家里有些家底的人家,哪家孩子身边不是丫头奶娘的。你与其担心孩子亲祖母不亲生母,不如担心一下孩子更亲乳/母呢。
巧姐儿是凤姐儿的女儿,她又是自小被凤姐儿寻了靠谱人用心教养过的。后来家败了,寄居林家了,可罗宁也没亏着她,仍是给了她最好的教养。
所以教养极好,管家理事样样都全才的巧姐儿摆弄她婆婆绝对是个中高手。
她时常会跟她婆婆说一些她二姑姑的事。
她二姑姑小时候养在老太太身边,老太太身边的孩子又多,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于是二姑姑就被她奶娘苛刻欺负得养坏了性子。
虽然没明着说什么,可话里话外都在提点她婆婆盯紧了你孙子跟前的奶娘,别叫你大孙子被人虐待,再养歪了性情。
那之后,巧姐儿的婆婆就更忙了。
其实有些老人事多呀,总找儿女麻烦呀,在罗宁看来就是给他们闲的。将人用起来了,这也不疼,那也不痛了,人看着有精神了,也再不找你麻烦了。
多好的事呢。
巧姐儿将家里的事摆平后,便时常带着她的两个妹妹出门应酬,最后又跟平儿仔细相看,终于给两个妹妹都寻到了靠谱的亲事。
两个妹妹已经嫁了一个,另一个因为男方要守孝以及各种习俗弄得婚事一直拖了很久。
男方先是死了个八十岁的老祖母,不过一年,同样八十多的祖父也没了。之后又是男方要过本历年,偏偏转年又是只有二十三个节气的寡妇年……
婚事就定在今年九月,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出什么差头了。
两个妹妹定下亲事,嫁妆也都备好后,巧姐儿和平儿又开始张罗家里唯一男丁的亲事。
小少爷被养得很是忠厚老实,看不见贾家和王家半点血脉遗传,平儿有时候都在想是不是随了小少爷的亲生母亲。
不过膝下有这样一个性格的孩子,平儿到是不担心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了。
从巧姐儿到后来这三个,几乎都是平儿带大的,四人待平儿的感情跟亲生母亲也不差什么了。
平儿这些年一直没想过要改嫁,不光守着四个孩子过日子,还从不让人忘记他们生母嫡母是王熙凤。
她会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母亲并不是真正的恶人。
除了天生的坏胚子,谁不想做个好人。□□国府就是个吃人的地方,一步错,步步错,想要回头时,已经没有路了。
平儿很少提及贾琏,就算是提起来了,也是告诉小少爷,你可不能学你老子,让你媳妇跟你娘似的。
平儿仍旧带着孩子们住在林府后院的小贾府里。
他们人口不多,那边小贾府面积又不小,住他们一家绰绰有余。
那个瘸了腿的大观园也被平儿重新整理了一回,园子里的那条人工湖也重新归整了一番。
将一些可以种植菜蔬的地方种上些家常吃瓜果疏菜,两边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都放了渔网,之后每年都会下一批鱼苗虾苗到湖里。
自家主仆吃菜吃鱼虾再不买了。
平儿到是没养猪,不过却养了些鸡鸭在稻香村的那个院子里。
没敢散养,一怕丢,二也是嫌脏,将鸡鸭都圈在那里养,吃肉和吃蛋都方便。
除了稻香村,其他用不上的院子平儿都让人锁起来了。至于巧姐儿姐
弟都住哪?
平儿带着她们姐弟住在贾母那个全是假货的荣庆堂里。
平儿是继母,按规矩住了正房,巧姐儿姐弟四个则都住了厢房。
现在已经有两个女儿出嫁了,还有一儿一女的正等着出嫁和议婚。平儿都想好了,等小女儿嫁了,她就搬到园子里住去。
将这边的屋子留在小少爷俩口子成亲后居住。
园子里不少空屋子,她挑一处住了,剩下的再收拾出三处住处等闺女们回门时住。
对于自己的养老生活,她要住在哪里,将来要怎么对待儿媳妇,要不要继续养孙子,平儿很早就规化好了。
……
巧姐儿待平儿极亲近,隔三差五就会派人回来看看平儿,平儿也领她的情,平时也是三五|不时的让人送些东西给巧姐儿和她婆婆。
儿媳妇的娘家继母特意给自己送东西是为了啥,自然是希望你能待我家丫头好一些呀。
不光如此,平儿也极会做人,有什么大事小情的也都主动去探望。
不光巧姐儿那,他们家最大的靠山北静王府和林家那里,平儿也没有疏远。
北静王府在京城,过去极为方便。林家虽然在地方,可天南地北的驿站不知多少,捎些东西或是捎封信也是极便利的。
偶尔派人去前面林府问问,有什么东西要捎过去。
因着平儿会做人,所以几家待平儿和巧姐儿四人都极好。
亲戚关系什么的都是越走越近,如果不经常联络走动,疏远是肯定的。
总不能你平时没事想不起来人家,一有事就急急呛呛的求人帮忙吧?
那叫什么?
那叫现上轿再扎耳朵眼!
“秦桧都有三五个好友,凤姐儿那样的人物有平儿这样的人一辈子记着她,也是难得。”罗宁听说平儿来了,五边让人请进来,一边不由对林珝说道:“就是可怜平儿这辈子,就这么过了。”
挺好的人,可惜了。
林珝拿起一颗青绿青绿,看着就能酸倒牙的李子放在嘴里咬着,吃得别提多欢快了。“人各有志,子非鱼,焉知鱼不喜欢水煮鱼?”
看着林珝吃,罗宁都被酸得倒牙了。听到林珝这句话,嘴里一下子又多了几分辣味。不过,
真的会有鱼喜欢...水煮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