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你不正经

夏去秋来,贾琏逐渐习惯江南生活,林茈玉姐弟三个的课程也步上正轨。

虽说林家并不大区分男孩女孩教养,外界却多在意,黄先生是被请来教导三个孩子不假,但实际还是以林瑾为主。

林瑾年纪小,能认字写字,读书却还读不明白,黄先生因材施教,索性口述为主,读书为辅。

“昨日说到重农抑商,是因为商人中不乏见利忘义、投机取巧之辈。比如盐之一道,你可曾听你父亲说过?”

先生在上面提问,底下三张桌子整齐排列,坐在中间的林瑾抱着脑袋点一点。

“爹爹说从前有将私盐充作官盐卖,还有毒盐以高价售卖种种,都是危害百姓。”

先生点头:“不错,此为奸商。但还有其他商户,比如你胳膊下面压着的宣纸,乃是从泾县运来。若靠官船每年能运输的数量实在有限,只有达官贵人能用上,便是普通乡绅都用不起,但若有商户经营,方可渐渐流入寻常百姓之家。”

林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先生又说:“还有前日你想要玩具,街上却只有三两个小贩。秋、夏正是农忙,等到冬日农闲百姓得空,做生意赚些银子补贴家用,这也是商。”

这就比宣纸的例子好懂了,林瑾用力点头。

“所以农业固然要紧,也不该一味打压商业。我今日将这些话告诉你,等你长大做了官再用这些道理去管理治下,就叫经世致用。”

话音落下,姐弟三个同时低头。在他们面前的桌上平铺着宣纸,纸上赫然四个大字“经世致用”。

今日刚一上课先生就写了这三张纸发下来,原来是留着最后点题。

“古人言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也都是为了‘致用’。你们年纪尚小,但不妨碍对身旁的人多听多看,自有益处。”

“是。”三个人乖巧答应。

讲述完了道理才是三人看书时间。先生挑的书不少,什么《唐书》、《二十四史》都有,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先生,至于内容看得懂最好,看不懂就当看故事,眼下他们姐弟年纪还小,培养习惯和性情最重要。

临近晌午,先生打断几人:“散学回去,把你们今儿上午看的书写个感想出来,不拘三五十字,明日上课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