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瞧着这两个丫头,似乎对太子没什么想法,也从未说起过。今儿晚上,她们倒是说了八阿哥几句。”
“母亲,八阿哥此人善于钻营,实非明主。今儿众位阿哥都走了,独他留下,到底不合适。”
八阿哥这种行为贾母总觉得有点熟悉,但一时想不起来,听贾政再一说,她忽地想起,这不正是薛宝钗?满府姑娘小姐,只有她与丫头、婆子说笑打闹来者不拒,与八阿哥遍地施恩交好真是异曲同工。
“她们只是说起,也没说别的,我隐约听着还有几分嫌弃,倒和你看法一致。”
听贾母这样说,贾政长舒口气:“她们两个丫头是有些见识的,可惜妹夫不在京城,否则若看中谁家悄悄递个意思上去,赐婚也就成了。”
赐婚这种事历来总是有几番试探的,不好明说,不代表不能说。贾赦、贾政是舅舅,按理也能替她们试探试探,但偏偏贾赦才闯了祸,反倒不好问。
倒是还有个元春,但不知她在宫中是否受宠,更没有哪个庶妃胆大到插手其他皇子的婚事,更不好问。
“那按着你说,除了太子,就没有好的?”
贾政略思索片刻:“四阿哥乃是德妃娘娘所出,又曾被孝懿仁皇后收养,还是太子一党。”
“那岂不是两个丫头放在一处?”
贾母还存着两方下注的想法,都嫁给太子党将来太子登基自然是好,可若登不了基呢?
“我瞧着九阿哥、十阿哥都不错,宜妃娘娘出身郭络罗家,温僖贵妃虽然去了,却也是钮祜禄大家族之女。”
“他们二人……倒也可。”贾政想想郭络罗、钮祜禄两家,他们都是大家族,这两位爷就算将来当不了皇上,肯定也不会差。
母子两个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商量一番,在心里定下人选来。
只是他们商量好了没用,皇子阿哥不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康熙更不会管他们想什么。
贾母过寿的事第二天就送到康熙案头上,康熙在畅春园游着湖就知道贾家发生的事,也知道自家儿子们在干什么。
“他们还挺能折腾。”尚在壮年的康熙看着儿子们闹,心情竟然还不算太坏,还有心思开玩笑。“你说我把她们都收进后宫怎么样?”
李德全在旁边闷着头只管装聋子哑巴,人家父子的事他别跟着掺和太多。
康熙拎着鱼竿自言自语:“可惜朕老了,要是年轻的时候宫里可比这热闹。”
这个话题可以接,李德全弓着腰:“前儿才见了十六阿哥,皇上您一点都不老。”
“废话,朕当然不老。”哼一声,老主仆两个相处竟也自在。
宫里六个妃,要是把林氏姐妹弄进宫最多给个嫔,但两姐妹都弄进来却最高只给个嫔,林如海肯定不乐意,康熙还指着林如海干活,至少目前不能干这种让人寒心的事。
略思索片刻:“今年中秋节宫宴摆在畅春园吧,勋贵人家带着女眷都进来。”
李德全眉头一跳:“嗻,奴才这就传旨内务府准备。”
“去吧。”挥挥手让李德全去,康熙盯着水面鱼漂,等鱼咬钩。
虽说清朝不像宋、明那样对女子严苛,被男子碰到手腕、脚腕都要自杀以全名节,但也没有男女随便见面的道理,未婚男女若见面,总要天时地利人和。
康熙是谁?他是皇帝,没有条件他就创造条件。
几个儿子不是都想要娶林家女吗?那就给他们创造个机会见面,看看几个儿子会使出什么样的手段,再看看林家、贾家是什么态度,最好能从背后摸出点什么来,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再让萨满来悄悄看一眼……
摩挲着鱼竿,一个中秋宫宴已经被康熙赋予重任。
消息传到各家,有人欢喜有人忧,林茈玉听闻更是偷着骂康熙心眼子多。
林黛玉不明所以:“自来宫宴都有带女眷参加,不算稀罕事,你怎么好像不高兴?”
妹妹啊,你了解宫宴,但是不了解康熙,作为八岁登基、十五岁擒鳌拜、在位一个甲子的皇帝,康熙心眼子贼多,九龙夺嫡时期他还把自家儿子耍得团团转,骂完这个骂那个,把儿子都逼疯了!
但这些话都不能说,林茈玉抹把脸:“我问你,若是在宫宴上有阿哥向你示好,你也不讨厌他,回头他去请旨赐婚,结果转头皇上把你赐婚给另外一个阿哥,你会怎么样?”
“这……”康熙不会干出这么不道德的事吧?
林黛玉想说这种事不可能发生,但看着林茈玉的神色,心里忽然没底:“应该,不至于此吧?”
“那谁知道。”
本来是林茈玉一个人慌,现在林黛玉开始跟着慌,虽然她并没有喜欢的阿哥,但想一想就很慌。
贾母却很高兴,能参加宫宴是荣耀,能合家参加宫宴更是无上荣耀。她早早派人给家中姑娘们准备衣裳首饰,更请严嬷嬷给她们紧急巩固一下参加宫宴的礼仪规程,万万不能出差错。
到宫宴五天前,宫宴详细流程再传出来,凡四品以上的勋贵及其家眷都要参加。
王夫人笑了好几天的脸猛地僵住。
四品以上勋贵及其家眷参加,偏偏她是五品家眷,正好卡在门槛之外。还以为终于能见到元春,以嫔妃生母的身份扬眉吐气一把,竟然直接被挡在门外。
白白兴奋了几日,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脸上,当天她就称病回去礼佛了。
贾母只好派人把探春叫来:“你母亲虽然病了,但你仍旧跟着我去。”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但也是贾赦的侄女,又有贾母这个嫡亲祖母,是完全可以跟着去的。王夫人若有些算计,就该带着探春来找贾母,体现她身为嫡母的大度与大局观。
偏偏她什么也没做,还要贾母主动。
严嬷嬷陪同探春去荣庆堂,回与凤楼时避开众姊妹:“这世道女子艰难,姑娘运气好有老太太撑着,该好好孝顺老太太才是。”
“多谢嬷嬷提点,我等小辈自然孝顺老太太。”
道了谢,探春仿佛无事发生,回去后照旧与姊妹们学习,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