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莫生气 诸位皇子虽说都是兄弟,但并不……

雪容有意安慰,但林茈玉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心中对薛宝钗的那点可惜瞬间就散干净了。

进入东宫时是圣上亲自点名,进入东宫后一度让太子妃退避三舍,她能攒下多少财物想都不敢想。当初失宠被禁足,她定然能猜到最终结果,这么些钱不想着给自己挣条命,却想着给薛家送出来,别人扶弟魔,她扶哥魔。

林茈玉敢保证,薛蟠这样的人若不是占着亲哥哥的名义,凭薛宝钗的手段,三天之内就能让他身败名裂。

算了算了,不生气,尊重他人命运。

深呼吸,林茈玉努力让自己把这件事忘掉:“贝勒爷不在京城,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回头将大格格、二格格送进宫住段日子。”

小格格们送进宫陪着娘娘解闷,别人不会过于关注,小阿哥就算了,总有多心人。

叹口气,林茈玉开始闭目养神。

端午节后没几日,林如海和贾敏就到了京城,准备月底林瑾的婚事。

从林茈玉开始到林瑾,姐弟三个成亲间隔五年,期间林如海、贾敏夫妻二人共回京三次,对比其他外任官员算是回京次数较多的。但五年父母子女相聚三次,次数实在不算多。

所以林如海和贾敏刚进京,林茈玉就迫不及待跑到林府去,扬言要在家里住到林瑾成亲前一日。

林如海摸着胡子哈哈笑:“横竖贝勒爷不在京中,我瞧着倒是使得。”

“什么使得?大着肚子还不安生,你快给我回贝勒府去,等我将家里事情料理了,去陪你住几日。”贾敏一边高兴马上要有外孙或外孙女,一边担心生育危险。

林茈玉仗着自己行动不便,坐在桌子边上不动:“一二年见不着面,见了面谁还管我不能与父母亲近?不管,就要住在家里。”

不管在外头是什么嫡福晋什么皇子福晋,谁在父母前面还不会耍赖了?

贾敏好气又好笑,伸出手指在她头上不停轻轻戳。

林如海不以为意:“你我年纪大了,再过几年告老,不知还能不能再回京任职,若是直接还乡就留在姑苏了,爱住就住吧,一张折子的事。”

不管请旨还是告罪,打打亲情牌哭一通就完了,康熙总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把二品大员给免职,更不至于为这事不顾出征的亲儿子和即将出世的亲孙子来为难儿媳妇。

“嗯,爹爹说得是。”林茈玉点头仿佛小鸡啄米。

“你们呀。”贾敏无奈只能同意,脸上笑容却更加灿烂。

听闻此消息的林黛玉第二天就跑出宫,还把胤裪带来了。他们夫妻两个更准备充足,提前跟苏麻喇姑卖惨,等苏麻喇姑同意了再去跟佟佳贵妃禀报,两口子一起跑到林家住两天。

于是等康熙看到林如海折子的时候,林府已经是一大家子热热闹闹。

“朕叫他来回京述职,顺便参加儿子大婚,他倒在京中享受起天伦之乐来。”将奏折看完,康熙气得甩到旁边。

他忙着跟儿子生气,还没享受到天伦之乐呢!

李德全在旁笑呵呵:“弘皙和弘昱都在尚书房念书,万岁爷享受天伦之乐,林大人也惦记着呢。”

听到两个最亲近的孙子,康熙放过手中被□□的奏折:“林如海三个子女都不在身边,心中思念也是人之常情。朕并非不近人情之人,他家那个小子,什么时候外放?”

“哎呦万岁爷,小林大人还小着呢。”

“还小?那就没法子了,可不是朕不让他们父子团聚。”将折子顺手抛到批完的折子堆上,康熙的心情好了那么一点。“对了,老十二家添了两个孩子是吧?”

“是,一个小阿哥一个小格格。”

“嗯,往后他后院里人也会越来也多,是时候准备给他建府了。让内务府选几个地方来看看,等他建了府就是十三、十四了。”

提到十三、十四,康熙脸神情不再轻松:“十三,十四……”

李德全悄悄抬头瞄一眼,没接话。

当皇上心情好说笑的时候,贴身服侍的人可以跟着说两句笑话调节气氛,哄皇上开心。但当他开始思考正经事的时候,不开口才是最明智的,说对了叫揣测圣意,说错了那就是误导圣上了。

伴君如伴虎,立功不容易,犯错可容易着呢。

李德全看得清,保持沉默,却也有那看不清的。台阶上侍奉的几个小太监中,其中一个趁人不注意微微偏头看了上方一眼,将康熙的神情记在心里,等当值结束后,立刻寻个借口脱身,跑到外面将话传给另一个小太监。

第二个小太监记下内容,点点头,又去寻第三个,转折机会,消息就从畅春园传到东宫太子耳中。

“林如海?”太子皱皱眉,他对这个人并不是很熟悉。

下方一个幕僚上前拱手:“殿下,林如海是科举探花出身,在天下文人中很有威望,但他又和江南其他文人不一样。圣上注重文人,文人又注重正统,大多支持太子殿下,这个林如海我们也曾经派人拉拢,但他油盐不进,对我们派去的人不假辞色。”

“你的意思是,他倒向老大?”

“臣不敢。这个林如海怪得很,之前在盐道上谁都不靠却能混得风生水起,后来又到粮道去,半个江南的粮食都要过他的手,可他还是谁也不靠。不过他两个女儿分别是七福晋、十二福晋,大约他就是凭着这个底气。”

“两个皇子的老泰山,这名头说出去就够吓人,哪怕他谁都不投靠,在外头办事也容易不少。那你们说他此番进京有没有可能倒向老大?”

太子做了将近三十年太子,早前他并不把林如海放在眼里,但近来索额图频繁遭到训斥,他正是患得患失的时候,但凡一个有能力影响朝局的人出现,他都会疑神疑鬼。

几个幕僚互相对视,小声讨论半晌,才有一人上前:“启禀太子殿下,林如海半辈子没有涉足党争,如今年近半百应当不会插手。何况七贝勒和十二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