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你知道。”贾琏胡乱应两声,脸上还有几分无奈和宠溺。
经历了这么些事,终究还是原配的两口子最好,贾琏没了乱搞的心思,王熙凤的性子也被磨平不少,两人反倒比刚刚成亲的时候更亲近,如今身边也就有个平儿跟着。
帘子掀起,平儿端着水盆进来服侍贾琏洗手,洗完手又把盆端出去,三人之间融洽得很。
贾琏坐在椅子上,甩甩手上没擦干净的水,接过王熙凤递过来的茶:“林姑父去世快满一年了,你收拾东西,叫人往姑苏去一趟。”
“我记着日子呢,再过两个月林表弟就要回京城,东西早备下了。正巧,看巧姐儿的来信说京城里不太平,林表弟回去了也能照应照样他们小夫妻两个,否则在京里没人什么事都办不成,也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人给害了。”
远在京城的事他们管不了,巧姐儿也是报喜不报忧,但康熙生病的消息是要通告全国官员的,猜都能猜出来京城势必争端四起。幸好他们还不知道翰林院已经被拿了人,否则晚上觉都睡不着。
平儿收拾好外头的东西进来听见这句,接话:“昨儿我和太太还说呢,咱们不在京城有不在京城的好处,姑爷就是个七品小官,碍不着他什么,太太何苦白担心。”
“怎么就白担心?京城天子脚下,就算七品小官也和外头的不一样,一不小心就会牵扯到什么掉脑袋的事。”
“那不是还有王家呢?”
“指望他们还不如指望菘哥儿,打从叔父没了,你看王家还办过什么正经事?他们若真有本事,早把自家的子侄捧起来,用得着去糟践巧姐儿?”
出嫁前王熙凤就不是家里最受宠的,如今一边是早八百年不联系的娘家,一边是亲闺女,她还分不清该护着谁吗?
平儿是跟着从王家过来的陪嫁,也说不出为王家辩解的话,这事的确是他们办得不好。哪怕去找巧姐儿拉关系都比给板儿塞妾强,到时候凭借巧姐儿的关系,还有两个王家连过宗的关系,板儿还能不与他们联手?
摇摇头,她换个话:“既然要去姑苏,不如叫三爷去吧。”
贾琏动作一顿:“也好,总要给姑母上香,我如今担不起半点错处,叫他去正好。”
贾赦、贾政、贾敏三兄妹中仅剩的就只有一个贾赦了,但他如今在金陵老家待着,名义上说是为贾母守坟,实际上就是躲着不见人。小一辈里年纪最长的贾琏还保有官职,半点错处不敢犯,小心谨慎兢兢业业,第二的贾宝玉不知去向,贾琮、贾环在分别读书,只是贾环在探春那,就只剩下贾琮了。
说着话在心里将自家人盘点一遭,贾琏摇头暗叹:“也不知能不能考中,嗐。”
科举是全天下读书人的盛事,多少人四五十岁才能考中,多少人穷尽一生都考不中,谁敢说准话?
王熙凤和平儿对视一眼,没接这茬话,转头说起知府大人家添丁贺喜的事。在这片地界上需要她们去维系的人情关系也不少,关照的事情多着呢。
贾琏也没再说这些,喝了茶休息片刻,用过晚饭后便到书房写公文去。当年林如海教他的时候只觉得这些文章能要了他的命,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他早已得心应手了。
巧姐儿有孕的消息在外头转了一大圈,京城里皇太后终于下葬了,人们恭请圣安时得到的回应也终于从“圣体违和”变成了“圣躬安”。
康熙再次站在朝会上,底下的人一个比一个老实。
遥想当年他对废太子胤礽是何其宠爱,可如今上书复立太子的人都被杀了,何况其他人?从龙之功自然要紧,但也要有命才能享受得到这功劳。
散了朝,几位皇阿哥都被留下。
“前几日朕身子不好,政事都辛苦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