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是善良,可惜雍正对年氏的感情是别人想象不到的。整个后宫只有年氏能亲自养育自己生的孩子,只有年氏生的孩子取名“福”,她死后雍正更是罢朝数日,对一个工作狂皇帝来说,真爱也不过如此了。
如果不是年氏生的孩子没有一个活下来,弘历连看一眼皇位的资格都没有。
收回思绪,林茈玉将笔放回笔架上:“年家一倒,朝中势力怕要大动。板儿又与年家没有牵扯,从先皇那时候过来也该看清了,无论是皇子还是朝臣,什么队都不要站。”
“我也是说这话呢,幸而翰林院还算清静,倒比外头好。”巧姐儿应和着,对这些也不大在意,她记事时家里还是国公府,什么富贵没见过不成?“姑母可见过兰大嫂了?”
“兰大嫂?你是说兰哥儿?打从家里出了事,倒没见过他几次,他娶了谁家的姑娘?”
“也是个翰林家的姑娘,李家做的主。自从大伯母带着兰大哥回李家,母亲也少与她们联系,只听闻她们孤儿寡母回去后并不十分得重视,过了几年兰大哥才考中了,大伯母一高兴撅了过去。”
兰大哥自然是贾兰,贾兰是贾家重孙辈第一人,巧姐儿是第二个。大伯母便是李纨。当初京郊庄外一别,木香带回来她们的消息就是林茈玉最后一次对她们的关注,之后断断续续听见了就听听不见就算,没有特意去关注打探过,没想到再听闻她们的消息,竟是李纨已经没了。
“什么时候的事,没听说李家办丧事啊?”
“母亲说大伯母的父亲最迂腐,他们母子在贾家时尚且不曾接济多少,回家更是唯恐人知,想必丧事也是草草办了。”
都是家中女儿却有完全不同的待遇,巧姐儿又是一阵唏嘘,片刻后才继续道:“兰大哥成亲时知会了父亲一声,但时间仓促父亲赶不及回来,贾家的人并未去观礼。我也是前两年偶然遇见兰大嫂才又联系起来,只是王府门第高,他们不曾上门搅扰。”
说好听些是不曾上门搅扰,说不好听就是没脸上门。
贾家出事李纨走得决绝,单方面断开了与贾家的联系,诚然里面有贾政、王夫人被斩首的缘故,她若不走,贾兰一辈子都要背着罪人之孙的名声,回到李家虽然可能会被娘家不喜,但贾兰可以重新开始。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她为贾兰选择了最稳妥最安全的一条路。
只是她自己都没想到她会走得如此仓促,若是她还在,等贾兰考中后她豁出脸皮上门,林家也还得认这门亲。幸而李家虽迂腐但还算厚道,贾兰的婚事虽然简陋,迎娶的也是文官之女。
自小贾兰就与贾宝玉、贾环不同,读书过得去品性也过得去,若不是巧姐儿偶然与他们遇上,他这辈子怕是真的再也不会与贾家重新联系了。毕竟母亲去世后就违背母亲意愿,他顶戴官翎人们或许不会说什么,但一定会攻击李纨背信弃义。
巧姐儿悄悄看林茈玉的脸色:“兰嫂子是个不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