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吕布那性格,颍川名士还看得上?
“荀攸或许有些别的想法,”郭嘉说:“吕布虽然反复,手下却没什么幕僚,加之其有兵有粮,荀攸应该是想利用吕布迎回天子。”
“他执念这么重的话,也不适合回豫州。”燕绥不想管了:“让他们和凉州军折腾去更好,我们先回阳城,给新收拢的人才们安
排合适的岗位。()”
正视了大志后,燕绥反而觉得心理一松,静静地看着郭嘉:果然有个人分担才是生活啊,不然就只是生存而已。
郭嘉笑道:“庄主,怎么又恍神了,想什么呢?∟[”
燕绥随口说:“没什么,在想戏志才安顿地怎么样了。”
这时,埋头烧玻璃的戏志才连忙亲自出马,安置起了百名官员。放眼整个阳城,也只有一处地方合适了。
在斟酌过后,戏志才将人安置在了新区的宿舍楼。
这宿舍楼本来是为学生准备的,乃是教学楼的配套设施。但没想到燕绥会一口气搞来这么多官员,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合适的房子给他们住。
戏志才灵机一动,这宿舍楼刚盖好。让他们住在这里既方便管理,又不寒碜,便让人将寝具、书案、坐榻、笔墨纸砚等物准备好,安排人暂时住了进去。
这些人平时都被人伺候惯了,但戏志才可不惯着他们,衣服要自己穿,饭菜要自己去打。在附近有食堂,每个人凭饭票吃饭,不能再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但考虑到许多人十指不沾阳春水,他还是安排了一些配套的服务。比如床褥和卫生每天都有侍女来打扫,衣服也有人来取走洗晒。
“这楼怎盖得如此齐整?”被粗暴的凉州军治好了挑剔毛病的官员们也没多说什么,乖乖接受了安排。
比如蔡邕,在入住没多说什么,希望戏志才带路去阳城的学堂。
戏志才亲自给这位当世大儒介绍:“其实过几天,整个学堂就要搬到新区去了,那边更宽大敞亮,也有配套的宿舍,能容纳三千人求学。”
蔡文姬毕竟年轻,小小惊呼了声:“三千人?”
戏志才笑道:“眼下还没有那么多人,只有三四百学生。”
蔡邕问:“豫州刺史这新学堂是什么时候建的?”
戏志才笑道:“去岁的时候,相信随着大力宣传,日后入学的人会更夺。”
蔡邕暗道:燕绥果然是个擅长未雨绸缪的人物,难怪能在官场上平步青云。
有些官员依旧不想留在豫州,不顾当地名士的劝说,不死心地要回洛阳看一下,还有两三人把命豁出去了,留下家属在阳城,自己要千里迢迢去长安追随天子。
戏志才将名单列上,呈给回到阳城的燕绥看。
“没什么重要人物,要不让他们去吧。”燕绥看完,不甚在意地摆手:“造不成什么影响。”
戏志才道:“行啊,免得像我们拘禁了他们一样,可不能留下庄主求着他们做官的印象。”
燕绥笑道:“志才多虑了,让奉孝去府衙走一遭,包准让他们感受到为官不易。”
“怎么冷嘲热讽要我去做?”郭嘉摊手:“庄主也不怕我以后被暗杀。”
戏志才撸袖子:“怕什么,绩效考核办法又不是你一个人定的。”
郭嘉随口道:“是啊,还有文若和文和同我一起背锅呢。”
燕
()绥笑道:“这新的绩效考核方法还要再和官员们征求一下意见,尤其是我们得听听底层官员的意见,方可实施。”
戏志才点头道:“明白,庄主我已经分发下去了。”
“这一期的报纸要抓紧印刷出来,我们掌握住舆论的风向,越早越好。”想通的燕绥愈发积极主动起来。
她想着刘备的成功,愈发觉得在乱世中得民心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戏志才应道:“庄主放心,明日文章便能收集齐全,晚上排版,后天便能着手印刷。”
郭嘉笑道:“庄主是不是漏了一人?”
燕绥疑惑问:“谁?”
郭嘉提醒说:“比起名士只在读书人之间广有名声,皇甫嵩名扬天下,上至八十岁老妇,下至小儿,都知道他大破黄巾的威名。”
燕绥笑道:“对,我得去采访一下他。”最重要的是探一下皇甫嵩的口风,这位老将军的价值自不必多说。
不但是赫赫有名的战神,还是东汉末年行走的活地图。
戏志才说:“如果没有其他事,奉孝同我去安排培训吧。”
郭嘉轻摇羽扇:“志才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怎么还退步了?”
“那可是几千读书人啊!”戏志才简直要跳起来指着郭嘉的鼻子:“男女老少都有,得耗多少心神啊!”
郭嘉倒退了一步,嫌弃地擦了擦脸:“慢慢来,莫急躁。”
燕绥没法感同身受这其中的烦恼,她仿佛是一个坐拥了无数珍宝的财主,笑眯眯道:“这些人才可是我们好不容易带回来的,都是财富啊。的确得好生安排,奉孝便去帮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