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大军彻底分崩离析,路上撞见溃逃流窜的反军部众自然也不稀奇。而眼见对方稀拉拉不过百来人,而且从面色上看各个心惊胆战,犹如惊弓之鸟,看来也无意再与唐军厮杀交锋……可李天衢仍是眼露凶芒杀机,心想如今自己携着黄巢首级与伪齐符玺这些足以教各处藩镇无所不用其极也要抢来的物件……在没有返回宛丘之前,但凡挡在面前的兵马,不问情由,也唯有尽数杀了!
然而正当催马疾驰的李天衢要扬起手中长刀,喝令麾下军马马不停蹄,冲上前去将这一小撮反军余党赶尽杀绝之时,就见对面有一人疾步赶到阵前,连同着身后余众弃械伏地,噗通声直接跪倒,并高声哀嚎道:
“将军高抬贵手!在下虽从巢贼,但如今也早脱离反军,只图北往投从河阳藩镇。实无意再作歹作乱!降从之意心诚,实不敢厮瞒扯谎!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万望将军饶我等性命!”
瞧那厮一副怕死的窝囊相,李天衢本以为他不会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杀便杀了,哪里还扯那许多废话,不过这一伙反军不敢抵抗倒还好,顺手也都能轻易屠尽。
然而一并冲驰在前阵,曾于伪齐国论功行赏时受封的张归霸大概瞧清了那人相貌,不由的惊疑了一声,并立刻催马奔至李天衢身侧说道:“主公,此人乃是伪齐钦封的吏部尚书张居言。”
当日黄巢余部大败于感化军时溥之时,这张居言侥幸从战场上逃脱。一路惶惶而不可终日,就指望着途中不至再遭遇唐军,而能够顺利的投到昔日与他有些交情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那里去,届时凭他关系上报朝廷,才好洗白身份不至再做个遭官军缉捕剿杀的伪朝贼首。
然而张居言从兖州莱芜地界溃逃之后是往南迂回,一路小心翼翼的躲避牙军,最终的目的地是河阳藩镇(管辖河南省黄河故道以北、太行山以南,如今时节又囊括河南府治洛阳等名城),李天衢却是由兖州虎狼谷向北迂回,急于奔回处于河阳藩镇以南的陈州宛丘……如此一来,这两拨兵马路上相逢的几率自然也是极大的……
本来已做势要踏尽杀绝眼前的所有生灵,然而听张归霸报说过那人的出身来路,李天衢当即一怔,随即立刻高声喝令,教麾下军马且不必尽快杀尽这一拨败军残卒。很快的,再回忆起这张居言的史载生平事迹之时,李天衢心中杀意不但顿消,甚至还差点乐出声来。
伪朝吏部尚书张居言?这厮按史载轨迹也将陆续改名为张全义,张宗奭,而在后世被嘲讽为绿帽王爷的,可不就是他么?
第108章 有时胆识与才能,还真就是两码事
张居言,本来家世为田农出身,于县衙曾任胥吏,却因屡番受县令羞辱而投从黄巢反军。于黄巢攻入长安建立伪齐政权时受封为吏部尚书兼充水运使,主管伪朝水运事务。而按史载轨迹,于黄巢败亡后他的确是投到了河阳节度使诸葛爽麾下,而他选择投降的对象也当真没选错,按诸葛爽评价张居言“他时名位在某之上,勉之”而呈报唐廷,为张居言请奏赦罪封官。
随后张居言遂得赐名为张全义,于诸葛爽麾下大将刘经、李罕之争权厮杀期间选择支持后者。
然而生性残暴凶狠的李罕之屡番索讹钱粮,逼得张全义与其决裂。李罕之遂向李克用讨三万援军大举猛攻,张全义遭长久围困,食尽粮绝,只得向宣武军朱温求救,而在朱温派兵解围之后,张全义遂彻底臣服听命于宣武军藩镇。
直到后唐灭梁,张全义降于唐庄宗李存勖,仍是具享荣华,深得重用。然而却因力保李嗣源不会有贰心与造反将领赵在礼合流,结果后事恰恰相反,张全义闻报后遂忧惧而死,享年七十五岁……
比起这张居言(张全义)的生平先后投从的势力,李天衢对他印象更为深刻的,却是这厮的为人秉性。因为在多有奇葩变态的五代十国时期,他节操稀碎,让人三观尽毁的程度,也是叹为观止。
朱温在一次收兵避暑期间恶性发作,对张全义妻妾、女儿、儿媳“皆迫淫之”。这事张全义能忍得下去,他儿子可绝对忍不了,便意图行刺手刃朱温,但这张全义却厉声喝止,还痛心疾首的训斥儿子咱们的性命乃是主公所救,此恩不可忘也,又怎能生出背反弑主的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