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2001 字 2023-03-08

吕兖此言一出,也登时惊得刘守文、孙鹤神色立变,并朝着他猛使眼色。然而李天衢闻言冷哼一声,却长声说道:

“你虽是因君主归降,也只得降从于朕,可如今这般世道人心不古。纵然是权掌一方的节度君王,失势之时树倒猢狲散,能效死以近臣节者也是越来越少了……而你忠于刘守文不畏身死,这份忠心,的确也是难能可贵了。”

吕兖以为自己直言相告,也必然会惹得李天衢不喜,可是却听对方说自己忠心可嘉,他也不由微微抬起头来,诧异的打量李天衢一眼,随即自谦说陛下谬赞过奖时的态度,似乎也多了几分敬意。

凭心而论,李天衢对这吕兖的印象也好不到哪去。毕竟他在唐末五代时节的史书上留名的第一个原因,本来会是在死守横海军藩镇沧州治所的战役中设立宰杀务,屠杀城中男女老少充当军粮,也要力抗死守到底。

但是吕兖的行径,却与秦宗权、孙儒、李罕之之流纵兵掠人为食的暴行却又有所不同。历朝各代被逼到了绝境中的,有汉末时节力抗袁绍的臧洪、唐朝中期死守睢阳的张巡……等都曾在城内粮秣绝尽之时,做过杀害黎民百姓充当军粮,也要死守到底的事例。结果他们都是被冠以忠臣义士的头衔,在后世的名声也都甚好。

而吕兖却是因为死忠于刘守文这么个不成大器的君主,所以后世对于他的评价显然要比张巡、臧洪等人差得太远。然而他之所以在五代史中留名,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吕兖的治政能力虽然未必高到哪里去,可是他的儿子吕琦为后唐效命时最早看出石敬瑭要借助契丹之势谋反,并且提议与契丹和亲修好,而险些致使石敬瑭谋反篡位事败,从而有机会使得中原王朝不会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名臣。孙子辈吕余庆、吕端,则会担任赵匡胤的幕僚佐吏,成为宋朝初期贤名流传于后世的贤相能臣。

所以留得刘守文那厮的性命,再尽量拉拢吕兖能够认命为己方势力所用……李天衢还是出自于为自己的子孙后嗣招聚贤才的目的。而好言安抚勉励过横海军一众降从人等过后,李天衢也不禁又思付起来:

我处心积虑的网罗在这个时代文物出众的英杰人物,以后这个终究要完成大一统的国家若想长治久安,以后的人才储备,从现在开始便要未雨绸缪了。只不过……能臣猛将后继有人,我的那些子嗣,到底谁才真的有能力挑起大梁?

第453章 谁是最合适的储君,现在还看不出来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于汴京内城附近所设,按唐制不但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还择选宗室贵戚、功勋子弟,有学士传授经史书法的弘文馆明堂当中,正有个稚嫩的童声正朗读着。

朗朗童声所读的,乃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创的《颜氏家训·勉学篇》,在这般时节,也属于孩童的启蒙教育著作。那男童身着明黄色的锦袍,五官貌相看来也很端正,只是才六七岁的年纪脸上自然是稚气未脱。

眼见前方端坐着的讲经教授一边听着朗读声不时点头,一边又正专注瞧着自己这个学生誊写抄录的字帖,那男童脸上也不由显露出慵懒之色,偷偷的又打了个哈欠。

到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那男童有些坐不住了,他的目光,不住的又往明堂外面瞄去,然而却正瞧见李天衢背手站立在窗口正盯着他……男童面色一变,慌忙又正襟危坐,继续朗读着千字文不敢显露出丝毫倦怠。

李天衢瞧着那男童那副模样,就好像与自己后世儿时上学那会,上课开小差时忽然被班主任抓个正着的反应十分相似……也不住的摇了摇头,并暗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