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韬心想就算自己要把握权柄的手段有些过激,而且就是要与后唐帝君偏心袒护的伶人宦官作对……可是他揣度李存勖即便有些气恼,却也很清楚谁才能辅佐自己打天下。忠言固然逆耳,但是自己效力的君主应该也能分得清好赖。
就算阉宦伶人那干佞贼恨我入骨,而向帝君大进谗言,充其量也不过只能给我添堵罢了……只要陛下还倚仗我,他们哪个又有敢谋害当朝枢密使的胆子?
然而又想到这次突然被调至镇州,无论如何自圆其说,到底还是有些蹊跷。郭崇韬又合计自家主公的态度,以及自己亲儿的警示提醒,不知怎的,他心里没由来便开始感到有些没底……
当郭崇韬、郭廷诲父子与若干心腹亲随,与枢密院差拨的一千亲兵抵至镇州真定城郊野处。成德军牙兵数千人马,也已在城外平地上站得整整齐齐。
密集的行列间,无数支长枪如林一般平举起来,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森然寒芒,诸部士卒静候等待,几员牙将勒马立于阵前,神情也甚是庄重。这片郊野间,也有些劳作的庄稼汉,在远处观望着这等军势,便不由暂时停下了手头上的农活,远远眺望、啧啧称奇。
摆开如此阵仗,而恭候后唐枢密使再度莅临,这自然也是要给足郭崇韬的面子,不敢有分毫怠慢。直到郭崇韬车驾抵至真定城左近,开了车门,踱步出来,就见成德军几员牙将赶忙上前来迎,离得近了纷纷翻身下马,驱步前来见礼……然而郭崇韬环视一圈,他面色却猛的一沉,并且当场呵斥道:
“成德军任圜、符习何在,怎的不来亲自接应本官?”
排在最前列的一员牙将闻言一怔,而当即向郭崇韬禀复道:
“郭枢密奉旨前来镇守督巡诸处军司边关防务,难道您不知,任节帅、符将军也奉朝廷调遣,而转调别处了么?”
郭崇韬听罢,顿时神情一变。本来身为昭义军行军司马的任圜,以及原赵国大将符习坐镇成德军,他们与自己来往的也较为密切,算是倾向他这一方派系的臣僚大将,怎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二人就被调离成德军?而且这件事……郭崇韬自问身为枢密使,又怎会毫不知情?
心中忽的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郭崇韬眉头紧蹙,寻思了良久,他还是暗自念道:
就算陛下听那干佞臣贼党蒙蔽,可这又是何用意?难道是打算……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第856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意识到危机四伏,可郭崇韬发现自己也处于两难境地。只因朝廷调走了任圜、符习,便撂挑子不干,索性直接回太原去……先前与自家君主李存勖即便有些不和,也不至于难道一拍两散,可郭崇韬情知公然抗旨不遵,那在世人看来,自己可就真的没有把后唐帝君放在眼里。
那干奸佞小人,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
郭崇韬十分讨厌这种心里没底,对下一步事态进展并无把握的感觉。他也曾想到,应立刻联系李嗣源、李存贤这些统掌一方军旅的将帅,能够发兵照应。毕竟枢密院虽然主掌军务,可是随郭崇韬至镇州的亲兵不过一千来人……到底他主要负责谋划韬略,不似后唐其他开国勋将那般亲赴战场厮杀惯了,手下都有嫡系军旅以供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