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仕为官不求财,所以李天衢拨调国库钱物,也根本不会疑虑李愚又会不会趁机中饱私囊……似他这等人其实就是图个在世的时候,乃至于史书上能够留个好名。
所以当李愚意识到雕版印刷可以取代传统的抄纂方式,不但能推广书籍,更能使得大量极具价值的文献得以保存……他开始详察探访,自问已经对雕版刊印这等工艺已经了解的十分透彻,便立刻上书请奏李天衢,也是铁了心势必要做成此事。
而如今眼见李天衢不但极为痛快的答应了下来,要地给地、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不但如此大力支持,还给他支招,告知他又当如何才能使得刊印文献典籍的成效能够最大化……李愚对于自己所效力的这个主公,自然也是满心的感激之情。
涉及到个中细节,又交代一番之后,李愚谢恩告退,欢天喜地的,便准备甩开膀子去操办设立工坊、核查雕版、招募工匠等一应事宜……然而刚起身,李天衢忽的又叫住了他,而长声说道:
“啊……对了,方才想起来,朕这些时日也曾听说,李卿时常讥嘲冯道冯学士,而直言对其为人甚是嫌恶……就算平素彼此有些争端,朕倒是以为,你们毕竟同殿为臣、都是同僚,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到底也不宜闹得太僵。”
第1081章 后晋开国功臣,要不直接弄死他?
本来脸上挂着七分喜悦、三分感激的李愚,却忽听李天衢忽然提及冯道,他先是一怔,随即面色也显得局促起来。
李愚确实厌恶冯道,不过他人二人之间不存在什么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也并没有因为争权夺势而一定要弄死对方……彼此是冤家对头,也不算势不两立的仇敌。
只是因为李愚崇尚圣贤,而且以身作则,为人刚直清正,可是往往也正是因为他自问清高,便时常与同僚不合,与明朝嘉靖年间那知名清官海瑞相较,虽说不是完全符合,却也有一些类似处……冯道为官施政,虽然找不出他有什么黑点,偏偏按其原本轨迹便写了部《小人经》,大讲人情世故,乃至官场上的利害关系……
他们二人一个敬仰先贤圣人,另一个却深谙小人心思,还研究如何在官场中处事,以图将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性情上容易犯冲,也就难免相互看对方不顺眼。
李天衢也记得如果走正史线的话,李愚在后唐朝廷当中,一时曾取代冯道,而与刘昫任左、右仆射而共掌相位。
然而因为刘昫和冯道结成了亲家,李愚虽然秉性清正,却也有碎嘴记怨的毛病,但凡找出些把柄,他便要指着刘昫的鼻子嘲讽“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结果把人家给惹恼了,首倡雕版印刷的,与修唐史的这对同僚也开始相互辱骂,天天吵得急头白脸,结果正因为此事,两人也都落得个被撤职罢相的下场。
李天衢没指望朝中臣子全都能相处得和睦,他自然很清楚无论官员百姓,这辈子也总会遇见些冤家对头,不管怎么看对方,就是不顺眼。
总之别闹到拉帮结派,打压迫害,乃至编织罪名,构陷同僚的程度,李天衢心说我是当皇帝的,又不是调解邻里纠纷的街道办事处主任……似这等事往往说不清个谁对谁错,通常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只是近期听闻李愚又犯了碎嘴的毛病,时常说冯道还能得以加官进爵,也实乃小人得志,他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李天衢心想趁着这个机会,便随口点明李愚一句,示意他哪怕只是过过嘴瘾,可同僚不和闹得大了,对于朝廷而言,也终究不会是好事。
我不说你俩谁更占理,也不逼你去与冯道套近乎,总之各司其责,在没必要共事来往的情况下,那就谁都别搭理谁,这总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