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少年,正是先前契丹人皇王,而已经叛逃出走的原东丹国国主耶律倍的长子,正史中辽国第三任国主世宗皇帝耶律阮。
按说耶律倍出走投奔中原王朝,耶律阮与生母并未从行而留在东丹国,而在位的契丹帝君耶律德光,也并没有将他兄长叛逃的罪责算在其妻儿头上……只不过按史载轨迹,耶律阮后来是被送至临潢府,由于他仪观丰伟、擅长骑射,所以辽太宗耶律德光便对待他这个侄儿,也犹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所以耶律阮在耶律德光从中原返程途中病逝于杀胡林之后,才有机会得一众契丹公卿贵族推举为辽朝帝君。
然而如今魏朝已经掌控住辽西要扼之地……东丹国爆发内乱,魏朝军旅又趁势东征攻破沈州,耶律阮与其生母萧氏,也就只得留在东平郡,直至魏军杀至城下。
可是如今城破在即,就算从后世辽宁省辽阳地界,通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附近的道路要隘几乎被魏军控制,只得翻山越岭也甚是凶险……但是不愿做魏军的阶下囚,就只能由耶律羽之、耶律觌烈断后而冒险上路,想法设法的从辽东逃至塞外草原。
虽然自己的父亲耶律倍叛逃投奔魏朝,而年纪尚轻的耶律阮也没有继承东丹国主之位,而是由耶律羽之与耶律觌烈那两个堂伯父摄政监国……可是耶律阮很清楚自己毕竟是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嫡长孙,而方今在位的叔父耶律德光,其长子耶律璟现在也不过四五岁的年纪……那么只要尽可能的拉拢契丹皇族贵胄,自己以后也不是没有可能继承契丹的皇位。
然而如今耶律倍与东丹国王后大萧氏、以及其生母小萧氏等家眷却如丧家之犬一般仓惶奔逃……耶律阮只恨自己才十五六岁的年纪而资历尚浅,没有掌握实权,如今东平郡即将沦陷,他也只能仓惶逃脱,而根本无力扭转颓势。
南朝当真可恨!我势必要逃至临潢府,蛰伏隐忍、励精图治……就算魏国这几年来强盛势大,可是二十年、三十年后呢?当年那盛世大唐,设饶乐、松漠都督府,视我契丹族裔与奴辈无异,可是如今却又如何?
我如今还是少壮年纪,当然还可以等下去!忍下去!早晚有一天,也将由我统领契丹东山再起,再打下一片广袤辽阔的疆土,杀入燕云、占取河东、饮马黄河……兼吞南朝富庶江山,让中原汉人俯首臣服……要将我契丹无穷的怨恨,连本带利的都发泄出来!
耶律阮心中忿恨的念着,与自己那痴迷于汉学,又因担忧被猜忌诛杀,而选择放弃东丹国主之位投奔中原的老子耶律倍相较,他虽然也通晓汉语,识得汉字,并且倾慕中原风俗的程度较深……可是耶律阮对于南面的中原王朝,他的态度主要表现为:
既然汉家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有朝一日,就该去征服中原王朝,让汉人中有识之士都为我契丹卖命;中原江山锦绣富庶,那就应该打过去,哪怕杀戮成一片尸山血海,也要吞并下来做我契丹治下疆土;汉家女子端庄秀雅,那就更要去杀得汉人男子伏地臣服,去让汉家女子据为己有。
耶律阮眼下年纪不大,却就是这么想的,按史载轨迹也是这么做的……契丹覆灭后晋他随军出征,结果相中了当时已经四十一岁,也要比他大出十岁的宫女甄氏,不但对其十分宠爱,还非要立她为皇后,只是由于契丹皇族的强烈反对,才做出一定的妥协,又将其妃子萧撒葛只册立为皇后,而形成两个皇后并存的局面……而那甄氏,也就成正史线中的辽朝唯一一个不是契丹萧姓后族出身的汉人皇后。
所以按耶律阮的逻辑,也与后世的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较为相似:
我既不仇视,也不蔑视汉家风物,而实在是太过倾慕了……然而我越是仰慕你的文明,那就越要去征服你这个民族为我卖命;我越是羡慕你江山富庶,那也势必要由我的民族取而代之;我越是喜欢你们的女子气质,那就越要去把她们抢过来做我的女人……总之我觉得你们什么都是好的,那就更要打败你、征服你……
只是如今这般形势之下,魏朝全面碾压契丹,眼下又即将覆亡其设立的藩属东丹国。那么耶律阮对于汉家中原的觊觎野心,现在对于他而言,也只不过是白日做梦的妄想罢了……
然而耶律阮现在对中原王朝的态度,除了贪欲之外,又多了刻骨铭心的仇恨……即便仍在逃亡途中,他心中仍忿恨的念着国仇家恨,终有一日,我也必然会向南朝复仇!
第1370章 追兵埋伏,请君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