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总有一天,你们会分开,会各奔前程,但是,先生希望你们不要丢失心中的那份炙热,那份赤诚,也不要忘记,你们曾经在此送别过一个叫杜若飞的少年,至少在这一刻,他是你们所有人的榜样!”
效古先生的话仿佛带着一种魔力,点燃了每一个学生心底的火焰,杜若飞站在人群中,胸中有难以言说的情愫在翻涌。
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只有杜若宁不为所动,她静静地站在人群里,将审视的目光投向效古先生。
效古先生为什么要组织这场聚会,为什么要让大家写诗作赋,为什么要说这样一番话?
他究竟意欲何为?
第59章 有其师必有其徒
杜若宁怀着满腔的疑问,回家之后把此事说给父亲母亲听。
云氏听得一头雾水,又是野炊又是菜地赋的,效古先生这是在干什么?
话说飞儿有这么好的人缘吗,居然让南山书院的师生如此隆重地为他践行,还为他做了那么多诗和赋,这可真是古往今来也不曾听说过的奇闻。
这下,她的飞儿是不是要出名了?
“确实要出名了。”杜若宁道,“效古先生说那四十九篇菜地赋,辞藻优美,文采斐然,灵气十足,不仅体现了南山书院学子们深厚的同窗情谊,还向世人展现了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广阔的胸襟,每一篇都是足以传世的名篇佳作。”
“这么高的评价,效古先生不是哄你们开心的吧?”云氏惊讶道。
“当然不是。”杜关山沉着脸接过她的话,“这么高的评价,你儿子可要名垂青史了。”
“不会吧?”云氏不解,“这些诗呀赋的又不是飞儿写的,跟他有什么关系?”
“不是他写的,但却是为他写的。”杜关山道,“古往今来都没有的殊荣加在他身上,只要这些诗赋流传下去,他的名字便永远不会被人忘记,这下他就是想低调都不行了。”
这话倒是真的,杜若宁想起前朝有个大诗人,偶尔路过一个村子,被村里叫刘大的樵夫盛情款待,临别作了一首《赠刘大》的诗做为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