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并不了解李世民,他又岂会用肉包子打狗?不解的可能性,绝对大于前者,故而有此一猜。
便在李世民、杜荷说起这《兰亭集序》的时候,长安城外两个和尚混迹在商队中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国都,长安城。
“师傅……”一个中年和尚惊叹的望了着长安城一眼,“据说长安城的百姓恨极了僧人,我看,我们还是不要去了。”
年长的僧人眯眼望着长安,笑道:“无妨,无妨,你我并非那些趋炎附势的伪僧人,城里的百姓是不会为难我们的。更何况,城中又多位书法名家……为师年事已高,再不尊崇祖训,恐怕没有那个机会了。”
“大师……”声如出谷黄莺,远处一位佳人缓缓而来。
第十三章 才女驾临
行来的佳人婉约典雅,穿着白色纱绸衣,一看就知是大富人家的小姐。她穿戴整齐,虽非富即贵,但并不显得奢华,反而有一种江南水乡小家碧玉的感觉,淡扫的峨眉、秀丽的容颜、弯弯的柳眉、慧黠秀气的双眼、羊脂般细腻小巧的鼻子、艳红菱角似的唇瓣,还有那尖尖的白润的下巴……除了国色天香,几乎找不到更多的词语来形容她的美丽。
那定力稍浅的中年和尚都忍不住看呆了眼,面对如此佳人,佛也做不到坐怀不乱。
年长的僧人却是目不斜视,笑道:“徐姑娘……”
这位国色天香的佳人正是江南第一才女徐慧。
徐家世居江南,是为江南大户,徐慧的父亲徐孝德是一位目光长远身怀投资远见的商人,他看中了唐朝开发江南的商机,打算大手大脚的大干一场,让徐家走向大唐,而不是坐拥江南这一隅之地。
徐孝德首先看中便是国都长安。长安作为世界第一的大都会,存在的商机,自是无限。只要能够把握住,开辟一条商业航道,将会拥有数之不尽的财富。就如江南的贺兰家一样。贺兰家手握茶行业,商业航道通往大唐各地,但毫无疑问由杭州到长安这条航线是最赚钱,最暴利的。
江南有许多资源都是位于西北的关中不拥有的,若能在两地开拓一条商业渠道,将会赚取无限利润。
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却是千难万难。
将触手伸向长安,这不可谓不是一个胆大的举动。
贺兰家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贺兰家在长安是有根基的,而且还有杜荷的暗中自持。徐家作为外来商贾,想要在长安打下一片基业,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