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郑世安懈怠半分,说不定就会引起郑家和张季龄之间的矛盾。
正如郑世安所说,郑家不会害怕张季龄,但惹上一身腥臊,终归不是一件美事。
而且,看着张仲坚那赤红虬髯,郑言庆感觉有些眼熟。
张仲坚的身后,还跟着两个男子。一个是布衣粗衫,年纪在三四十左右,颇有出世风姿;而另一个年纪不打,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样子,面色黝黑,形容沉稳。
张仲坚介绍道:“这两位是我在途中结识的好友。
这一位是孙思邈孙先生;这位小兄弟叫杜如晦,是工部尚书杜果杜大人的孙公子。”
“啊!”
郑世安不由得吃了一惊,连忙上前行礼。
杜如晦倒也罢了,可这位孙思邈,他却是久闻大名。
据说,这位孙先生七岁就开始读书,能日诵千言,也就是一天能背下一千字的文章。到二十岁的时候,可以说老庄,论佛家的《金刚经》,被世人称之为‘圣童’。
出生于京兆华源,也就是后世的陕西耀县。北周静帝时,隋文帝杨坚辅政,曾想要征召孙思邈做国子博士,却被孙思邈拒绝。此人不好仕途,颇有些淡泊名利。好清玄,喜欢炼气养形,后来学道于太白山,专门研究长生之术,医术高明。
所以,世人称孙思邈的时候,就赞他有名士之风。
许多世家大族,争相请孙思邈为座上客,其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孙思邈不是门阀出身,也没有做官。可偏偏许多人提起他的时候,都会流露尊敬之色。
郑世安身为安远堂的管家,对孙思邈也要毕恭毕敬。
至于杜如晦,祖父虽然做过工部尚书,但说实话,并不能引起郑世安太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