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他这个时候就已经成人。
那计算起来,历史上苏定方真正崛起的时候,只怕快六十岁了……
看苏定方的目光,立刻变得不同。
郑言庆不由得再次打量一番,“苏大哥,你可愿意跟随我吗?”
苏烈一怔,犹豫片刻道:“我自是愿意。不瞒公子,再听说你‘投敌’之前,我一直对你非常敬重。您写的《三国演义》,堪称兵家宝典。之前杨公卿犯境时,我就使用过其中计策。
只是,您写到败走江夏的时候,就再也没有续写,可把苏烈急坏了!”
郑言庆这两年,的确没怎么再发表后续章节。
在峨嵋的时候已写到了进西川,但后来因为随军入高句丽,就没有再动过笔。不过,他在峨嵋那两年写的文章,基本上没有发出来过。以至于在坊间求后续文章的人,大有人在。
言庆没有想到,苏定方竟然还是自己的书迷,也不由得笑了。
“苏烈愿意追随公子,可又不忍弃老父和舅父不顾。”
“定方,大丈夫当胸怀广阔,志在四方。你之前不也经常和我说,希望能征战天下,创立功名吗?
我和你爹都老了,走不动了……这一辈子的希望,就寄予你一身,望你莫要再犹豫。我们都好办,在武邑县,也没什么事情。等过些年,你有了成就,到时候我们再找你,也能求个安稳日子。郑公子既然愿意收你,你可不要三心二意,日后前程似锦,正可光耀苏家门楣。”
苏烈不再犹豫,“定方定不负父亲和舅父的期望。”
而后,他伏身在言庆身前跪下,“苏烈愿追随公子,还请公子收留。”
郑言庆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送上门的好帮手。
“苏烈,你要跟我,却还需耐得住性子。你可耐得住吗?”
“苏烈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