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俷说那是从古书上看到的。可这雒阳城里,看书多的人犹如江河之鲫,却没人能说的出出处来。这民谣格调雄劲,热烈、朴质……与当下所流传的那些歌赋辞藻华丽全不相同,带着一种很粗野的美感。而且琅琅上口,很快的就传递开来。
找不到出处,那十有八九是出自于董俷之手笔。
名士文人们开始正视这个看似粗狂的武夫,并仔细体味那民谣之中的词句。
有褒之,说这民谣用词简约,甚好;有贬之,认为词句粗俗,特别是那开头的唧唧复唧唧,更是不知所云,不足以上大雅之堂,只能是市井小调,且不够华美。
反正不管是褒是贬,董俷再一次出名了!
这《木兰诗》甚至传入了大内深宫,本一心扑在太子之争上的何皇后,也是赞赏连连。
谁说女子不如男?
且看那木兰,不也曾做出丰功伟绩来?
连带着,从未过问过的鸾卫营,也一下子入了何皇后的眼。不管怎么说,那鸾卫营名义上是护卫皇后的禁卫军。可却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何皇后也不禁感到羞怒。
这可是关系皇家体面的大事情啊!
连夜招何进入宫,当着汉帝刘宏的面,好一番哭闹。
就连一向与何皇后对着干的董皇后,这一次也和何皇后站在了一起,要重振鸾卫营。
董皇后,是汉帝刘宏的母亲。
说起来这件事很怪异,她本来应该是太后的头衔,可因为刘宏并非桓帝刘志的子嗣,而刘志死了,可他的皇后还在。刘志的皇后成了太后,刘宏的母亲也就没了资格。无奈之下,只好封母亲为皇后,享受太后的资格……只是,这就成了笔烂账。
董皇后喜欢次子刘协,汉帝刘宏也是一样。
但何皇后的儿子刘辨呢,却是长子。自古都有立长不立幼的说法,再加上何进身为大将军,总掌天下兵马。黄巾之后以后呢,这兵权更集中于何进的手中。外戚的权势越来越大,汉帝刘宏也很担心。所以只好用张让来平衡权势,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