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俷说:“嫁给谁都没关系,只要她能快活,无忧无虑的过一世,我就很开心了。”
说完,董俷饮了一口葡萄酒,“诸公,我想知道,那卫军究竟是怎么回事?”
顾雍和陈宫相视一眼,轻声道:“卫军成立的事情,说起来话长。主公于雒阳鏖战时,有许多宗室前来投奔。后来,那刘先任了长安令,上疏皇上说,长安治安不可完全依持军队,毕竟一俟发生事情,调集各方兵马总归不是那么方便,所以就建议成立一支隶属衙门的队伍。”
董俷横眉一抖,“接着说。”
“刘先奏议,建立卫军,不仅仅适合于长安,也适合于关中治下各地方,主要是为了维持地方的安宁,处理突发事务。花费不多,却能够减轻各地驻军的压力。各地方依照规模,卫军小至十人,大到如长安的八百人。所需花费,均有各地方官署支出,于朝廷也无大碍。”
董俷听明白了!
这所谓的‘卫军’,颇类似于后世的捕快衙役,或者更现代一点的说法就是地方武警。
理论上来说,卫军的出现的确可以减轻不少军方的压力,于社会治安方面,也是颇有益处。
可是问题就在于,这支人马不受控制。
就这一点而言,无疑又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麻烦。八百卫军,如果占居有利地形,可以做很多事情。对于这种不受控制的武装,董俷是怀有强烈的敌意,甚至说,对此非常的反感。
“刘先……看上去似乎很不简单啊。”
董俷话有所指。他下定了决心,不负刘辨。却不代表着他会任人宰割……当年在雒阳经历过无数次的腥风血雨,遭受到了很多算计。所以到了今天,对于不受控制的人物,总怀有戒心。
刘先能够提出这样的建议,说明这个人的头脑,很不一般。
法正带着董冀,也在旁边聆听。
于是开口道:“主公,对于刘先,下官也曾留意过一段时间。自圣上登基以来,各地有不少宗室前来投奔。不过刘先准确的说,并非属于宗室,而是当初刘表在退回荆州之后,派来的使者。此人曾经担当过刘表的别驾……不过为人颇庸碌,在任五年中,未有过什么成绩。”
这番话说的很有趣。
陈宫顾雍石韬等人率先听出了法正话语中隐藏的意思,随后董俷也一下子反应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