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考虑到子衿之心的受众群体。吕恒还抄了几首辞藻华丽,赞美织绣的诗句,让人印成精美的传单,在文人学子的集散地散发。
在这个年代,这样的宣传手段,倒是极为的新奇。在看到传单后,虽然有些书生们,纷纷斥责用这么好的诗词,来为一个织绣店做广告,是有辱斯文。不过,到了日子,他们还是难以抑制心里的好奇,便在这大早晨的,结伴过来看看这单子上,说的极为雅致的织绣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所在。
这些抱着各种心思的书生们,聚集过来后。倒是一眼便看到了,门柱上那副对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一个学子摇头晃脑地看着门柱上的对联,一边念,一边摸索着下巴品鉴道:“真是好联啊,意境深远!”
同行的学子们,也同样是点头赞道:“手法真是妙极,能用三篙、一脉,反衬水深,清远。将四周景物融为一体,构成这般美丽至极的画面。倒真是好手法!”
“不错,用这等手法,将景致融为一体,而又不显的拥挤。这对联的作者,果然是好本事。倒不知是何人所写的?”一个学子捋着八字胡,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咦,那不是江宁第一才子吕永正吗?”就在众人猜测对联是何人所写的时候,一个眼尖的学子,当即就认出了正站在一旁,和一个武士说话的吕恒,顿时兴奋地说道。
“真的是吕永正啊!我说呢,在江宁,能有谁在文事上有如此造诣呢。原来是他所写的!”同行的学子们,也是兴奋地点头道。
之前在栖霞寺斗诗的时候,吕恒用一首咏菊,击败了那位北方的榜眼,为江宁学子争得了脸面。这些时日,江宁学子们,也暂时忘掉了文人相轻的心思。见吕恒再次出手,写下一副意境与文采俱佳的对联,不禁纷纷赞叹。
正在和王五闲聊的吕恒,见这些学子们点头赞叹一番后,纷纷进入了店内。微微一笑,心里仍然是那般的平静。
就在吕恒准备进店帮忙的时候,人群里突然响起了一阵喧哗声。吕恒回头发现,聚在店门口的学子们像是看到了野兽一样,纷纷色变,急忙低头躲避。
人群里,几个大冬天袒胸露乳的泼皮,手里捏着一个鸡腿,一边吃,一边咋咋呼呼的走了过来。
为首的那个大汉,一把将身前来不及躲避的一个学子推到一旁,瞪着眼睛,恶狠狠地道:“妈的,没眼力劲儿!”
看着这个学子吓得脸色发白,踉踉跄跄的逃走后。大汉哈哈大笑,挺着肚皮,走了过来。
“听说,吕家小娘子开店,我等特来祝贺,哈哈!”大汉伸手抹了一把油腻大嘴巴,一脸猥琐的笑容。
身后,几个泼皮纷纷起哄,吆喝着,朝着这里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