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旁边的方以智险些摔倒,“一家人”这话,便如此轻描淡写地说了出来,自己这个便宜妹夫倒还真的厚脸皮啊。

“刚刚进来,如是姑娘还未来得及捡书,世兄与大兄便到了。”

“既然如此,我们一起来捡书看,小子柠,你喜欢什么书,只管说啊!”

若放在后世,这间书库算不得什么。无非是三间屋子中间用门通透了,但在方以智兄妹眼中,却很少看到这么多书,特别是方子仪,她一介女子,便是别人家有藏书楼,也不方便去借阅,看得这满屋子的书册。心中甚为欢喜。

不过,看起来书多,可类别却并不多,总共加起来也只是二十余种,其中一小半是柳如是见过的。

“这是《风暴集》第二册?”方以智看到数量最多的一种:“说起来,《风暴集》第一次卖得如何?”

“极好,仅南京一城,便卖出了三千册,苏州城中又卖出了千五百册,扬州城也有这个数。杭州稍次,千余册左右,北京销量尚不得知,蜀中、湖广情形。也暂不知。”提到这个,俞国振笑了起来:“不过料想三地加起不会少于南京,托会试之福,四方士子云集于南北二京,不少人都买了。”

“这也是你定价便宜,这般纸张,这般字迹,只卖五十文……只怕你卖得越多,亏得也越多吧?”

俞国振笑了笑。《风暴集》第一期是他的试水之作,定价五十文一本,虽然便宜,但若是数量能卖上去。完全可以收支平衡,甚至小有节余。他使用冲压锻术制造铅锑合金活字,成本比起别的印书社要低得多,因此敢于将价格订得极低。这样的价格之下,即使别的印刷社见《风暴集》卖得好,盗版跟风,也无法与之竞争。

以目前情形来看,《风暴集》第一期卖出万册是不成问题了,五十文一本,他委托书商代卖还得让出部分利润。因此总共回笼资金约是三百两,足够纸张油墨的支出了。

“我的书呢?”方以智见他将《风暴集》的账细细算来。却迟迟未提自己的诗文集,忍不住问道:“还有老大人的书呢?”

“老大人易学名家。故此购者不少,已经销出三千本。至于密之兄你嘛,你自以为有老大人的名声么?”

方以智惭愧地摇了摇头,他虽然在士林年轻一代中声名鹊起,但比起父亲还有差距。

“你诗文有老大人谈易老辣么?”

方以智又摇了摇头,此时他的诗文,虽然已经才气毕露,可佯狂强愁之味亦浓。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你这厮要名声没名声,要文笔没文笔,可为何你的诗文集却卖得比老大人论《易》还要多,足足卖出了五千册呢!”俞国振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