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页

南安石井乃是郑芝龙老家,也是他的巢穴之所在,他在外混得风生水起,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招安后便利用自己在海上积攒下来的财富,在家乡购置田产营建宅院,据说仅他建宅花费。就有百万两纹银之巨!

若大的家业,自然守备森严,几千人的家丁、僮仆和勇壮,俞国振有意彻底铲除郑家,就不得不派人袭击石井。负责这一任务的。自然是田伯光。早在定下对付郑家的计划之后,俞国振便做了准备,当张献忠在赣、浙边境与杨嗣昌、史可法等大战的时候,田伯光已经带着虎卫教导旅诸部分散潜入,足有三千人埋伏在武夷山中。

张献忠入了闽境,消息当然也会传到田伯光处,按照计划,他便要开始行动了。

“郑家有几千护卫,不过那些打手家丁,实战能力有限,当然是比不得虎卫,击败他们灭掉郑家不成问题。真正成问题的,还是此事之后……朝廷里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献贼扰乱的百姓,能不能千里迢迢赶到新襄来?若是不能来,地方官员能否安顿好他们?”

俞国振担忧的不是不能击败郑家,担忧的始终是百姓。

他始终很清醒,哪怕百姓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也是他根植的土地和他力量的源泉:虎卫来自于百姓,研究员来自于百姓,新襄的工人、农民,都是来自于百姓,就是他自己,也是来自于百姓。他可以引导百姓,可以督促百姓,唯独不能忽视百姓,不能视百姓性命如草芥。

如果领导者得志骄狂,视百姓如草芥,那么百姓必视其为寇仇。那种问是替官府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的蠢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百姓,官府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大明被百姓抛弃,不在于崇祯——崇祯个人有这样那样的性格缺点,但是历史上的皇帝比他变态比他恶劣的多得是,而在于整个官场,从中央的大员,到地方的知县、知州,再到构成大明统治基石的士绅,在此时都已经烂透了。正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将百姓当一回事,故此社会风气才轻贱民众,流寇四起,百姓才会为之裹胁。

若不是官府将百姓推向流寇,清清白白的好生人家,有几个愿意从贼的!

想到这里,眼前的篮球比赛也没有那么有趣了,俞国振起身离开,想要召高二柱来,再问问安置百姓的细节。结果才出得门,迎面又是一名信使匆匆跑来:“官人,黄鹘号回来了!”

“这么快?”

俞国振很是吃惊,黄鹘号第一次去耽罗时,前后花了二十五天的时间,回来时更是花了近三十天,而这一次来去加在一起,也不过四十天时间,他想了想,又问道:“情形如何,没有什么变化吧?”

“船都好好的,说是此次极顺利,船速快的时候也开到了二三十里,水道熟悉之后,蒸汽船可比帆船快得多,而且顺风逆风,速度相差不大。”

俞国振点了点头,心中甚为满意。

“黄鹘号”是在最初的蒸汽船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因为俞国振有先见之明,故此它没有使用两侧的明轮,而是直接上了叶片状螺旋桨。为了确认怎么样的螺旋桨最合适,研究所在此前的半年轻做了不知多少试验。所以,黄鹘号已经比较成熟,真正缺少的就是长时间海上航行的试验罢了。从新襄到耽罗,海上航线长约是五千多不足六千里,若是保持三十里的航速不变,也就是二百个小时——不到九天便可以抵达。

俞国振深信,随着船体造得更加坚固、螺旋桨制造得更科学、蒸汽机动力更大,未来从新襄到耽罗,速度可能会更快!